发挥商会调解优势 助力构建亲清关系

2020年12月09日 11:07:41 | 来源:省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安徽省工商联

  2019年2月27日,安徽省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商会人民调解组织,是安徽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发挥职能作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成立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安徽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209月底,全省有民营企业149.6万户,个体工商户393.3万户。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进入多发期,由于自身化解能力弱,企业主要通过法律诉讼来寻求解决,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司法资源,且容易激化矛盾,导致执行难度较大。发挥商会人民调解优势,可以有效化解各类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构筑民营经济领域和谐稳定的缓冲带、安全阀,使原本依赖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解决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商会。这是社会治理形式的重大创新,是人民调解工作在民营经济工作领域的延伸拓展,也是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做法

  1.明确“三个标准”,规范开展商调组织建设。全国关于推进商会调解工作的两个指导性意见印发后,安徽省全面启动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省高院、省司法厅、省工商联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商会调解机构建设的组织、人员、经费、场所、制度“五落实”,全省商会调解机构的名称、印章、标识、徽章、程序、文书“六统一”,明确商会调解人选的“三个有”,即: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会运行工作经验、有行业影响和较高威望、有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

  2.推进“三级覆盖”,全面建立商调工作体系。安徽省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为全省树立了标杆。随后各级人民法院、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和司法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行每月一调度、一通报。目前,安徽省16个省辖市、61个县(市)全部组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44个市辖区通过单独设立或依托所在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工作站等方式完成组织和工作覆盖,全省累计聘请调解员1558名。

  3.畅通“三个衔接”,协同做实商调平台功能。一是与诉调程序有机衔接。积极推动地方法院与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紧密协作,重点抓好委托调解和委派调解,打通法院与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通道,规范推进基层法院商会调解工作站建设,实现案件有效分流、先调后诉;经工作站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法院及时审查,依法确认,减少无效诉讼、无益诉讼给企业带来的负担,避免司法资源浪费。二是与仲裁程序有机衔接。建立运行省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仲裁机构、劳动仲裁院对接机制,在合肥市所辖的4个区劳动仲裁院设立驻点试点,现场调解涉诉涉裁用工纠纷。三是与政企沟通平台有机衔接。利用季度座谈会、直通车等平台,引导企业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先选项,营造商事纠纷商人解的氛围。

  4.延伸“三个服务”,充分发挥商调优势作用。一是前移调解服务。以调为手段,帮助企业分析纠纷成因,修订规章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如省商调委在调处安徽静安集团纠纷时,帮助企业重新编写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大大减少了同类纠纷的再次发生。如举办防范经营风险、共建和谐专题讲座,以企业家的语言讲身边事,引导合理选择争议解决机制,有序表达诉求,理性处理纠纷。二是下沉调解服务。着力推动商会人民调解工作向县(市、区)、向基层商会延伸,以滁州市为例,2019年,滁州市及8个县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各类涉企矛盾纠纷1324件,调解成功率达91.5%。三是驻点调解服务。如安庆市、岳西县商调委主动走访企业,摸排到岳西人之初公司因为疫情影响,导致数百户房屋租金未能按原先合同约定兑付,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随即派驻工作队驻点企业,集中接受群众来访。经主动调解,90%以上的群众接受和解,与企业达成协议,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三、工作成效

  1.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体量巨大,加强调解、仲裁、申诉等多渠道的诉前企业维权工作,对于缓解法院工作压力很有必要。商会调解具有灵活简便、内行亲和、和谐共赢、保守秘密、防范风险等特点和优势,在化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比如,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触发了大量的经济纠纷、劳动争议,省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月复工至515日期间,累计受理民商事纠纷以及劳动争议案件共计1614件,其中经济纠纷1337起,劳动纠纷277起,涉案金额超过6亿元。通过调解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带来了实质性法治红利,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自身独特功能,推进商会人民调解是重要抓手。商会人民调解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统一,情理法三者交融,以柔性方式调整社会关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民间、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范化解民营经济领域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3.有效化解了企业矛盾纠纷,促进了政商亲清关系。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商会人民调解组织累计受理民营企业调解案件13553件,调解成功5838件,成为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的重要渠道。商会人民调解强化诉源治理,充分发挥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减少诉讼和信访,节约司法、行政和企业成本,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效统一,为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