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聚合力 实干笃行谱新篇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构建江苏特色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陈 述 (代表经济界)
江苏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承载着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重大使命任务。建议: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更有聚合力、影响力的“走出去”综合服务载体。统筹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构建海外综合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应对工作机制和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布有关国家和地区外资政策、市场状况、风俗习惯、消费特点等关键信息,精准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聚链成势,抱团出海。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加速推出更具牵引力、匹配度的“走出去”综合服务政策。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等便利化措施;加大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海外仓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国资国企参与综合物流体系建设。适当放宽国企业务人员因公出国国家数量、时间周期等政策,为企业赴境外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深化拓展AEO(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报关绿色通道,简化跨境电商相关监管审批流程。三是突出关键变量,固化推广更具代表性、普适性的“走出去”综合服务经验。从全省层面梳理总结有效应对外部贸易摩擦、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导向,提炼推广具有实用性、普适性的体制机制层面工作经验,指导帮助地方、企业理解政策要义,有效应对挑战。
坚持问题导向
加快补齐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短板
谭卫佳 (代表环境资源界)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蓝图。近年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城市污水收集处置和水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提高治水的科学性。将城市污水收集处置、水环境治理等内容列入地方立法计划,明确政府、企业、公众治水责任。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加强污水收集处置与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等工作衔接。积极引入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机制,实现科学治水。二是加强创新支撑,提升治水的高效性。转变治水理念,加强新技术研发运用,狠抓污水设施建设质量,做好存量设施检测修复。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要求,建立涵盖污水管网在内的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体系,积极探索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运用,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三是优化体制机制,增强治水的系统性。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探索构建管网设施动态更新改造机制。持续优化管养体制,全面推行“厂网一体”运行模式,提高设施管养质效。系统开展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落实“促进‘人水和谐’”重大要求,不断提升市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同步推进
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新标杆
戴跃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建议:一是强化高水平重大创新载体布局。积极培育省级海上风电制造业创新中心、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大型风机叶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验证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新能源领域中试平台。二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跃升。大力提升新能源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开放式、国际化的第三方能源管理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推动组建光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重点产业链专利池。三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产品申报国家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新能源产业列入省“三首”“两新”重点领域。加快创新应用场景示范推广,鼓励建设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四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布局。支持企业参加相关境外展会,推动新能源企业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市场目标地投资办厂,开展项目工程总承包。建立健全光伏等产业知识产权海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戚寿余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议: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完善相应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规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机制,健全地方招商引资决策和项目研判、评价机制,强化规范招商、理性招商、良性招商。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破解结构性矛盾。完善产能监测体系,对已建成、在建、规划建设项目的产能规模、建设进度、产品产销、产能利用率等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建立健全涵盖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三是强化主动作为,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创新性”引领,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拳头产品和优质服务,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合作链,通过协作研发、技术联盟、创新孵化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四是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良性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调节器”作用,进一步强化与政府和企业间联系,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发挥“监督者”作用,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发挥“宣传员”作用,倡导公平竞争、绿色发展等理念,引导本行业经营者依法竞争、合规经营。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破解生育养育困境
王明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积极应对当前人口发展新常态,精准施策提升社会生育意愿,建议:一是构建经济支持体系。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筹资设立生育支持基金,为生育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持。将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全额报销范围,按月发放育儿补贴,从子女出生到义务教育阶段按年龄分段设定补贴标准。二是构建生育健康与产后恢复的全程医疗服务体系。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生育健康科普基地,定期开展生育健康讲座。以二级以上医院为依托,建立产后恢复中心,为产妇提供产后恢复康复等专业化服务。制定统一的产后恢复服务规范,将基础性产后恢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设计弹性化的职业发展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孕期及育儿阶段的职工协商制定个性化休假方案,明确休假期间的薪酬待遇保障标准。建立“生育友好型单位”认证制度,认证企事业单位可享受社会保险费减免、专项资金补贴等政策激励。四是营造积极健康的婚育文化环境。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展示和传播健康的家庭关系理念。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力量,开展婚育观念社会调查研究,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加快建设可信数据空间
全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李秀斌
数据空间是数据流通利用的基础设施,是促进数据资源协同复用、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载体。建议:一是加快数据空间建设布局。逐步建成江苏数据空间体系,分梯队、分批次、分领域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数据空间标杆,推动江苏数据空间建设运营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二是聚焦重点领域。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要行业数据空间和企业数据空间;聚焦打造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型数据空间;聚焦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开展城市数据空间建设,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市场机制。以链主企业、国有企业为主开展企业数据空间建设,以省、市数据集团为主开展城市数据空间建设。支持引入市场化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产业基金等投向数据空间。支持运营企业创新运营模式,完善数据空间生态,探索收入分成等盈利方式。四是营造优良环境。强化基础制度供给,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相关制度;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多渠道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数据资源供给,全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强化平台载体支撑,建设数据空间省级枢纽载体,提供共性服务。五是建立健全数据空间协调机制。深化省市协同和产业配套,对数据空间接入企业、数据交换和数据产品等开展动态监测。围绕金融、医疗、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省级数据空间建设运营,对数据空间示范项目加强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