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冯其庸学术馆建立十周年之际,桂香书屋开馆暨“人文学术新路径:中国古典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冯其庸学术馆举办。开幕式现场,冯其庸学术馆被授予无锡市“聚贤惠锡 乡贤会客厅”,这也是全市“聚贤惠锡”品牌系列的首个乡贤会客厅。
此次活动人文荟萃、聚邀名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乌云毕力格,冯其庸先生大女儿冯燕若、二女儿冯幽若、二女婿胡乔立及冯其庸先生挚友、学生等,与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内蒙古社科院、上海辞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光明日报、澎湃网等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研人文学术新路径,共启文化传承新载体,共商区域文化新发展。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吴建元会见来宾,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文龙,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金卓青,市文联副主席卢俊峰,惠山区区长程松,区委常委、统战部长袁漪韬等领导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上,前洲街道聘请冯其庸先生女儿冯幽若女士为冯其庸学术馆名誉馆长,惠山区政府正式聘请人民大学国学院为“惠山区文化发展特聘顾问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乌云毕力格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冯其庸学术馆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永久实习基地。十年以来,学院和学术馆合作,举办了多次国内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高端学术论坛,汇集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外知名学者,共同研讨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和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冯其庸学术馆现在不仅成为江苏省的一张知名文化名片,而且还成为一座国内知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习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冯其庸学术馆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杨伟国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本次学术讨论会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校地结合、发挥高校社会责任的一个积极尝试,希望今后能将这一活动制度化,在无锡这一充满历史人文气息、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的城市,每年为全国及海外人文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学脉的延续与发展。
冯其庸先生是当代公认的文化巨匠。他在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考古学、书画、诗词以及西部文化艺术历史等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尤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冯其庸学术馆是为纪念冯其庸先生毕生学术研修成果而建,占地面积 1 万多平方米,2012 年12月初正式开馆。冯其庸学术馆设有五个展厅,分别为“稻香家世”“艰难学程”“翰墨余香”“瀚海孤征”“佛缘遗迹”。学术馆还设有多功能厅、图书馆、多媒体等,开馆以来,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190多场次,其中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举办的高规格、高层次学术研讨会近20场,接待各方来宾 15万余人,获评国家AAA旅游景点、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无锡市对台交流基地等。
桂香书屋是冯其庸学术馆的延伸部分,始建于2014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因庭院内种有多棵金银桂树而得名。整体风格简洁有力、朴素宏大,与冯其庸的学术理念和境界一脉相承,主要展出冯其庸先生及其家属捐赠给学术馆的文物、手稿、信札和书画作品,包括“镇馆之宝”——汉金丝楠木条案,以及西夏印、明青花瓷、王蘧常先生《十八帖》、郭沫若先生信札及汉、南北朝、唐相关文物等。桂香书屋在初建设计时,就得到冯其庸先生鼎力支持,为其内各室分别题写“桂香书屋”“拜石草堂”“廦史轩”“望湖楼”等匾额。对外开放后,将成为全国国学、红学爱好者的又一参观学习之地。
“聚贤惠锡”是无锡市统战系统以乡贤乡情为纽带、广泛集聚海内外与无锡有渊源的各方贤达人士、共谋发展大局、共建美好无锡的一项重要工作品牌。作为因无锡杰出乡贤冯其庸先生而命名的冯其庸学术馆,成立10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来到这里讲学、研讨,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为无锡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本次“聚贤惠锡 乡贤会客厅”的授牌,既是无锡推进海内外无锡籍和其他关心无锡发展的各界贤达人士助力无锡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是“聚贤惠锡”阵地化细分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依托该乡贤会客厅,将进一步在各类交流研讨和馆际合作活动中发扬冯其庸先生的“大国学”理念,充分发挥国学在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访贤、尊贤、用贤浓厚氛围,进一步显现“聚贤惠锡”汇聚贤达、惠泽无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惠山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