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淮河下游、里运河畔的淮安,有两张名扬中外的金色城市名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2009年4月下旬,习近平同志视察淮安、瞻仰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时高度赞扬说:“淮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敬爱的周总理故乡,大家非常向往。”今年,是国务院核定公布淮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周年,重温习近平同志“淮安人杰地灵,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指示,民建淮安区基层委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充分展现建设好周总理家乡、保护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意义”。
民建淮安区基层委成立于2002年12月,现有会员73名,其中市人大代表2名,市政协委员2名,区政协常委1名,区政协委员21名。在民建淮安市委的带领下,民建淮安区基层委主动作为,以打造特色品牌为重点,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2015年至今,连续五年被民建淮安市委表彰为优秀基层组织。2019年,基层委刘标华委员荣获淮安民建首届“最美民建人”称号。
一、突出“三化”,打造特色基层组织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建设水平,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作用,着重打造“规范化特色”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民建基层组织建设,大大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更好的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
(一)组织制度规范化
民建淮安区基层委根据民建中央和民建省、市委出台的相关规定,逐一梳理、调整和完善基层委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制定了“一个册子 五个制度”。“一个册子”是指《会务工作记录册》,“五个制度”是指《基层委分工制度》《会费收支管理制度》《组织生活制度》《走访会员企业制度》 和《定期汇报制度》,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职责履行、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要求明确、目标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引方向。基层委所属三个支部以“五个制度”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完善《会务工作记录册》的填报和归档,规范经费收支,规范管理相关文件及各类会务资料,确保会务材料井然有序,电子台账一目了然。
(二)组织活动常态化
民建淮安区基层委将民建市委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要求三个支部每年要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开展基层委会议。鼓励各支部积极组织调查研究,根据会员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结合会员兴趣举办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并将支部组织活动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促使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提升。
(三)组织运行基地化
民建淮安区委针对会员分布的不同特点,依托会员所在单位形成了三种组织基地建设模式:一是依托会员所在单位建设基地,如区救助管理站、社会福利院,整合利用活动室和阅览室,保障基层委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整合会员资源建设基地,依托基层委副主委赵娟的个人资源打造的“会员之家”,即将配备安装科大讯飞视频会议系统,显著提高了组织活动基地的质量;三是在区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打造同心基地,如位于淮安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六楼的“同心苑”,便于部分工作居住地相对分散、年龄较大的会员参加党派工作,确保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找准定位,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特色的打造是持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围绕自身的优势找准特色,使自身发展更具活力,是淮安区民建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凝心聚力共建名城
淮安名桥多翘楚,古淮河上织彩虹。水是淮安的灵魂,滋养着“一城古迹半城湖”。有水必有桥,淮安区是运河之都,城乡大大小小的桥梁多达六千余座,素有漂在水上的城市之称。但随着岁月流逝,曾经的老桥设计荷载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存在安全隐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辆的快速增加,许多桥头两侧经常出现交通拥堵,桥梁疲劳破损、横向联系不足等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为此,基层委迅速出动,不辞辛苦,实地调研,在收集了大量基础材料的前提下,经过反复论证,形成大量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与社情民意,实现了淮安区三座重点桥梁的复建。一是扩建人民桥。《关于扩建人民桥消除居民通行瓶颈的建议》被区政协立案后,迅速交予区交通局承办。人民桥扩建项目被列为区政府民生工程,当年即顺利实施。二是改建河下大桥。基层委连续三年,每年都提交改建河下大桥的调研报告,方法越来越可操作,建议越来越成熟。并利用参加政协活动的机会,多次向市、区两级交通部门呼吁。提案最终得到了区政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至此,备受群众期待的河下大桥建设项目终于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河下大桥建成通车。三是重建黄码大桥。京杭运河淮安黄码大桥位于清江浦区黄码乡与淮安区主城区之间,是连接清江浦区与淮安区的重要通道。在一次参加区政协城乡建设组集中活动时,基层委得知交通部城乡桥梁巡视组在勘察黄码大桥后将其认定为危桥。巡视组点明的是问题,老百姓迫切需要的是结果。于是,基层委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多次登上黄码大桥,仔细观察桥梁的受损状况,最终向民建市委上报《关于改建黄码大桥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民建市委以此作为集体提案上报市政协。次年初,该提案被市政协立案。黄码大桥改造工程被列入当年淮安五大重点交通工程,并入选2019年度“江苏交通优质工程”项目,现已建成通车。
(二)注重历史文化保护
位于淮安区城东乡南窑村的关天培墓是民族英雄关天培之墓。基层委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墓顶杂草丛生,周边黑臭水沟环绕,农家菜地随意栽种,泥土小道雨后泥泞不堪,显然是长时间缺乏修缮管理。关天培是全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基层委有责任传承好弘扬好民族英雄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挖掘这些乡土爱国主义资源,大力传承弘扬好爱国主义精神。经过从文物保护角度的认真研究,向民建市委上报《关于改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天培墓瞻仰环境的建议》,该篇社情民意获得时任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同志的高度重视,随后亲自对关天培墓、关天培祠瞻仰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调研。姚晓东同时指出,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提升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方便更多的人前来瞻仰英雄人物;要挖掘资源,淮安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开展乡土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打造培养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三)建言舌尖上的淮安
淮扬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美誉。淮扬菜对于淮安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菜系,更是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但与川菜、湘菜、粤菜相比,淮扬菜在全国餐饮门店的数量并不多,与其他三大菜系尚有差距。由于淮扬菜不易复制、技艺要求高等特点,使得连锁化经营遇到一些困难,领军的连锁企业少,对菜系发展的带动力量小。对此,基层委就淮扬菜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深入调研,为促进淮扬菜产业链融合发展,适应现代城市管理要求贡献民建力量。其中,《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区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区政协良言开发计划结项课题中荣获良好等次。
淮安区基层委始终坚持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发挥参政党职能。三年来共提交省决策参考类和社情民意类信息24篇、市政协提案9篇、民建市委社情民意180余篇、区政协提案27篇,其中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2篇、被列入区政协大会发言12篇、市委书记批示4篇。共中标区政协调研题12个,结项9个。
三、创新思维,推动宣传工作开展
民建淮安区基层委宣传工作的重点是宣传党派特色,挖掘党派亮点,宣传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报道党派成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参政党的良好社会形象。一是抓重点亮点宣传。去年疫情期间,民建淮安区基层委的《民建淮安区委“战役情”》《援疆归来又上战场--记邵扣凤》报道被民建中央采用;二是抓重大主题宣传。去年,基层委围绕“民建成立75周年”“淮安民建组织成立40周年”和“基层组织换届年”等主题,及时进行有效宣传,报送各类宣传信息34篇;三是抓多种媒体宣传。三年来,民建淮安区基层委的先进工作经验先后被团结网、民建中央网、学习强国、江苏统一战线网、民建省委网、江苏民建公众号、《民讯》、淮安民建网站、淮安民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推介,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四、发挥优势,打造社会服务品牌
三年来,民建淮安区基层委立足本职,热心公益。在“思源工程”社会服务品牌的引领下,年年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开展救助弱势群体、看望孤寡老人、慰问重病退伍军人、低保特困户、困境儿童家庭、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活动累计50余次,有效扩大了民建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救助弱势群体为例,从2017年12月开始,至今已救助各类型人员180人次,其中肢体残疾9人,精神障碍37人,送医救治3人,出动工作人员街面巡查340人次,车辆75台次,实施街头救助6人次。为救助人员及滞留人员发放棉衣101件,棉裤98条,棉鞋子97双,保暖内衣101套,棉被19床,口罩150只,确保街头流浪乞讨及特殊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五、紧跟热点,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目前,“营商环境”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关键词、高频词。民建淮安区基层委已连续三年参与区政协“营商环境民主监督”活动,组成“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小组,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渠道优势和资源优势,立足企业关注的问题,做实调查研究,按时形成可行、可用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向区政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的建议》,获得了高度关注。2019年,淮安区成为全省首家“中国百佳营商环境试点县市”,并于2020年荣获“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称号。
三年来,民建淮安区基层委积极履职,坚持将“有方向、有作为、有影响、有温度”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定位和目标,相关先进工作经验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2020年12月,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来淮调研时对淮安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省委主委洪慧民来淮调研时对淮安区的社会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未来,民建淮安区基层委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拿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眼界和气度,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孜孜不倦,久久为功,把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民建淮安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