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民盟淮安区基层委员会在主委涂永明带领下开展“学习党史盟史 坚守合作初心”的调研考察活动。
大家第一站来到了位于镇淮楼东路的蝴蝶厅,这是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的旧居。民盟先贤、民主斗士李公朴于1902年出生于此,13岁离开淮安。李公朴的一生受革命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参加过五四运动,是学生会领导、活跃分子。1934年在上海创办《读书生活》,致力平民教育;先后出版了各类哲学、文学书籍,特别是出版了马克思巨著《资本论》,引导千万读者对马列主义产生了兴趣。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李公朴同志创办了全民通讯社,出版《全民周刊》,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工作,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赴呼号,1945年起,任民盟中央委员兼教委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的一生是积极追求民主的一生,周恩来总理评价其为“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参观中,涂主委向大家介绍了李公朴的事迹,勉励年轻盟员学习民盟先贤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保持不断追求真理的态度,工作中有为、敢为,努力发挥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
随后大家参观了苏北灌溉总渠、水上立交。苏北灌溉总渠是苏北地区一条东西向大型人工河道。
由于历史上的黄河夺淮入海,淮河十年九涝,两岸人民苦不堪言。近700年以来,淮河下游的河道治理工作一直以疏浚为主。1948年9月,江苏省政府制定了《苏北黄泛区复兴水利计划》,但未能付诸实施。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确立了“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务全局利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淮河上下游统筹兼顾,以及工程设计要考虑防洪、排涝兼顾航运、灌溉、发电等”的基本原则,拓展了苏北淮河治理的思路。
195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治淮会议,决定由洪泽湖到黄海修筑一条以灌溉为主结合排涝的干渠,命名为“苏北灌溉总渠”。
毛泽东主席视察淮河之后,豪迈放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淮安人民的好儿子,开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指挥定址,人民群众硬是人拉肩扛,建成了最早的灌溉总渠。这条人工河途经盱眙、洪泽、淮安区,向东把淮河导入黄海。多年来,入海水道不断拓宽,淮河再也不复历史旧貌。参观学习中,大家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不会有这气势恢宏的入海水道。总渠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数百年来黄河、淮河并患苏北的局面, 极大地美化和亮化了苏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根本上实现了变“水灾”为“水利”,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不仅联通了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而且成为总渠水利枢纽工程的最璀璨的明珠。盟员们登上水上立交桥远望,运河上百舸争流,岸边麦浪如茵,勤劳的淮安人民栽的油菜花更是用金色为泄洪区涂抹了靓丽色彩。
大家还走进淮河安澜陈列馆,听讲解员讲述总渠的发展历史,体验了沉浸式“VR”实景展示,在领略亚洲最大水上立交枢纽工程的风采中,由衷赞美党和国家为淮河治理付出的巨大努力,惊叹今天取得的丰硕成果。
活动中,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民主同盟精神的可贵和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不仅在学习中加深了初心实感,也在游览中增长了知识,更加增强了对学习党史盟史的紧迫感。盟员们还表示要更加坚定信念,继续传承民盟先辈的优良传统,争做新时代合格盟员,努力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民盟淮安市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