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曙,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第四、五期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修,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临床科研项目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10篇。研究成果两次受邀于美国消化医学年会“Digestive Disease Week”进行口头报告发言与壁报交流,研究摘要收录于Gastroenterology杂志(消化系统疾病专科期刊中排名第一)等。
一连串的光环,映照着这位年仅38岁的女博士。2016年2月,她毅然抉择从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淮安市涟水县,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事业如日中天,她为什么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定位在相对落后的苏北县级医院呢?对此,她满怀深情的说:“我的探索需要根植家乡热土!”
构建省级“重点专科”框架
“铺摊子、搭架子、填空白,这是我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刚回来时,黄曙就给自己定立一个小目标:“努力提升科室临床业务水平,填补消化内镜手术空白,技术上达到三级医院要求,争取本县消化道疾病患者非疑难杂症,不出县治疗。”一年多来,她的这个小目标实现了。目前,该院消化道内镜手术面已经铺开,架子已经搭起来了,技术上与上级医院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她的高度负责和严谨细致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口碑。某51岁患者,经黄医生胃镜精查,发现有一段约5cm长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难以接受,进一步到市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病变。后又到省医院检查,得出与黄医生同样的结论。这才充分相信,又回到涟水县人民医院,由黄医生做了胃镜下切除手术,达到早治病、少花钱的效果。
2017年初,黄曙所在的科室升为市重点专科,正在向省级重点专科目标迈进。
带来浓厚学习氛围
谈及回来工作的一些感受,黄曙说:“把学习氛围带到县级医院,使每个人不仅仅满足于能看常见病,而是愿意去钻研,愿意看到外面还有很多东西,愿意打开眼界,去看,去交流,去学习,把新的东西吸收进来,而不是吃老本。这是我一年多来感受最深的。”
这一年多来,黄曙协调筹办了两次大型学术会议,特别是去年5月14日举办的《消化内镜学学术会议暨古黄河消化论坛》,为涟水县人民医院首次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会700多人,影响力扩大至全省,大咖云集,江苏省消化内镜组委亲自到场授课,并现场演示高难度手术,与会者称赞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把先进的理念、前沿的学术引进至‘家门口’,不但可以扩大本学科和本医院的影响力,同时,也是激发我们的团队学习钻研热情的好手段。”目前,她所带领的消化科团队人人好学上进,工作中相互切磋,学术氛围相当浓厚。她说:“作为医生,纯看病,不研究,就没有话语权;作为医院,不搞教学和科研,就没有生命力。医、教、研三位一体,这是我到涟水工作所定下的第二个目标。目前,我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带研究生,但我的整个团队,都是我带的研究生啊。”
凸显“博士效应”
不愿站在聚光灯下,只想潜心做些事情,这是黄曙的个性。“涟水好人”“涟水十佳青年”担任县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当诸多荣誉和头衔落到黄曙头上时,她有些惴惴不安。她说:“在经济大潮下,不为利益所动,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这是我的价值观。回来时间短,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要说我有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在我回到涟水之后,又跟来了两个博士。因为这里有博士,有人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后面的人也就踏实地跟进来了。目前,也有大批研究生陆续来到涟水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效应。”
这就是一个博士的情怀,她说:“选择回到涟水,这片土地,生我养我,更需要我献出热血、智慧和青春。”
(作者:涟水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原文刊载于《挚友》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