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看到这个红奖状,干劲就来了。”9月28日,宿迁泗阳县南刘集乡石圩村43岁的尹翠荣说。
尹翠荣说的“红奖状”,是南刘集乡党委、政府年初颁给她的“自强不息奖”。尹翠荣家因3个子女上大学、每年要10多万元的花费而跌入“贫困线”。不服输的尹翠荣,开始自学缝纫技术,并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办起了鞋帽加工点,带领十来个妇女一起赚钱。
南刘集乡党委书记陈飞介绍,乡里连续三年给脱贫户颁发“自强不息奖”,先后有8个脱贫户获奖,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南刘集乡的“扶志”,只是泗阳县创新精准扶贫方式的一个缩影。按照人均年收入6000元的省定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低收入人口3.47万户、11.5万人。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说,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于精准扶贫固然重要,而“穷惯了”“没本事”才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因素。为此,泗阳创新提出“志智双扶”的新举措,走出信心扶贫、知识扶贫的新路子。
“扶贫先扶志。”泗阳围绕贫困户普遍存在怨天尤人、自我放任、等靠要思想等志气不足现象,通过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把低收入户主动脱贫志气“立”起来,全面激发低收入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贫走访日”“三进三帮”,是泗阳县党员干部扶志的有效方式。去年以来,全县万名党员干部定期到贫困户家解读政策、宣传典型、激发信心,帮助他们树立“人穷志不能短”的信念。泗阳还通过选树典型、建立平台,帮助低收入户扬志气奔富路。一方面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在全县营造“自主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一方面为残疾人和没有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体,建设扶贫互助公舍、“残疾人之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残疾人之家24个、带动6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业。卢集镇成子湖社区的“残疾人之家”,吸纳当地20多名残疾人,从事手套线头修剪等简单劳动,人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
仅只帮助低收入户树立脱贫“志向”是不够的,泗阳还在“治愚、扶智”和“授之以渔”上动脑筋。为了让低收入户自主脱贫能力“强”起来,泗阳创新“扶智”形式,帮助困难群众突破知识、技术上的瓶颈,先后开设了“农民讲习所”“家门口培训班”和乡村振兴“人才超市”,为贫困群众提供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的“点单”技术培训,做到低收入户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到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56场次,培训低收入户2.86万人次,万余农户有了自己的增收项目。
高渡镇高渡村田园风光合作社理事长刘勇,每到果树生产管理的关键时节,便在基地的“农民讲习所”为前来求经问宝的农户们传授脱贫技能,通过手把手指导,一对一“演练”,教给低收入户增收致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