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建设多党合作历史文化街区,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效能

2025年04月15日 16:14:19 | 来源:扬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仁丰里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明清古城核心位置,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近千名党外人士走进仁丰里,调研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开展社会服务、传承非遗文化,塑造了街区独有的文化特质和城市形象。扬州从仁丰里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建设多党合作历史文化街区,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效能的总体构想,立体、动态、活化展示扬州市多党合作丰富实践,让抽象的多党合作理论、制度可视可感、深入人心。

  聚焦共识教育,打造思想引领的主阵地

  在仁丰里街区建设中,扬州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多党合作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巩固拓展各民主党派“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领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责之重者”勇担于肩。建好用好“同心课堂”、“同心研学室”等思想引领阵地,充分利用扬州家风展示馆、毓贤尚廉展示馆等品德弘扬阵地,常态化开展“仁丰夜话”、“民生茶馆”等交流探讨、观摩互促活动,使街区成为加强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政治引领和共识教育的“生动课堂”。


民进会员在仁丰里开展扬台文化交流活动

  强化履职尽责,打造助力发展的大舞台

  引导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立足街区实践基地,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为扬州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在小街区彰显大作为。借助“多党合作会客厅”、“街道议政会”、“梧桐论法”等平台,围绕重点项目、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热点,深入开展调研,为全市中心大局建言献策。民建、民进打造“会员之家”,通过开展提案交流、议政沙龙等活动,将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社区;致公党在街区建设“致公凤巢”,面向海外宣传推介扬州“613”产业体系,助力招引高层次海归博士落户扬州;九三学社邀请规划、设计、建筑、彩绘等各方面专家学者,推动将仁丰里打造成可触摸、可感知的街区历史陈列博物馆。


扬州市依托街区资源打造同心仁丰里多党合作实践路线

  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传承的百花园

  依托仁丰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支持各民主党派围绕传承好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把街区打造成地标性文化高地。同时,向公众发布扬州古城同心研学City Walk线路,让游客沉浸式感悟多党合作文化魅力。民革成立扬派根艺传习中心;民盟依托“永乐琴坊”成立古琴非遗研学点;民进依托“彡寻民艺”和“同法艺术空间”,邀请市民共同聆听“鱼皮拨浪鼓”演奏,感受“瓷器制作”的乐趣;农工党成立“扬州昆曲研学基地”。各民主党派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建会员在仁丰里牵头组织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

  扎根社区基层,打造社会服务的展示窗

  在仁丰里,各民主党派坚持“一党派一服务品牌”,因地制宜打造叫得响、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阵地和服务品牌,充分展示民主党派的良好社会形象。民革依托飞渔阁阵地,组织30余名党员志愿者与困境老人实行一对一结对服务;农工党常态化组织苏北人民医院资深专家走进街区开展义诊活动;九三学社设立“仁丰里小剧场”,定期组织扬州评话、扬州昆曲等演出。这些社会服务活动在关爱弱势群体、关心百姓健康、推进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解民忧、暖民心作用,增添了各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高了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


民革党员志愿者在仁丰里开展“爸妈食堂”爱心助餐服务

  经过5年多“文火慢炖”,街区招引了一大批不同类别的民主党派文化工作者进驻,其中各类非遗人才27名、常驻文化名人68名、活跃创客200余名。他们自带设计方案、自带文化项目、自带投入资金,进行自主改造并运营,共撬动民间资本6000余万元,形成各类空间53处,建成党外人士实践创新基地20家,打造文化游学项目27个、研学线路4条。仁丰里日益成为党外代表人士的能力展示平台、发展参与平台、文化传承平台,成为扬州传播多党合作故事的重要渠道、展现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独特窗口。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