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总体呈现出数量大、占比高、领域广的鲜明特点,他们普遍关注民生,有意愿有能力服务社会。淮安市委统战部创新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654”工作法,让新阶层人士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组建“六大部门”:“散兵游勇”变“超级战队”
抓住市、县区新联会换届契机,指导各级新联会成立6个工作部门:秘书处制定新联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全面协调各分会、工作部门开展工作;会员部对会员参与社会服务进行日常管理、认定、考核,根据实际表现提出会内职务晋升、政治安排的意见建议;宣传部运用互联网云平台等加强对新阶层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宣传;公益部根据服务清单协调、对接会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公益活动;外联部为新联会参与社会治理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研究室围绕新联会参与社会治理开展调研,反映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曾经的“单打独斗”变成如今的“拢指成拳”。
构建“五项机制”:激发无限“新”活力
共建机制。通过市县区共建、镇街联建、会员主建等形式,打造“海棠新思荟”“淮印时光”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基层阵地,实施基层需求、统战资源、配对服务和品牌创建“清单式”工作机制,让更多的新阶层人士主动参与志愿活动、服务社会治理。
联席机制。依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实施“统战+”“新联+”工作模式,按照“阵地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队伍联建”的思路,引导民政、司法、文化、残联、妇联等相关部门与新联会联合开展活动。
积分机制。对新阶层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公益活动等行为进行赋分管理并定期公示,作为政治安排、年终评优、职务升降的重要参考。
轮值机制。发挥新联会和各分会领导班子引领作用,由副会长按季度担任轮值会长,轮值期间牵头组织不少于1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型活动。
协同机制。在有条件的镇、街道成立新联会分会,清江浦区、淮阴区已实现镇街新联会全覆盖,每个县区高标准打造不少于1处新阶层综合工作阵地,引导新阶层人士打造“N”个社会治理“示范点”。
实施“四类行动”:把治理蓝图变现实
新律·普法顾问行动。统筹实施新阶层人士普法行动,清江浦区建立覆盖全区114个社区(村)的“新律114”普法公益行系列活动,打造全域法律服务社会治理“新”品牌。在各镇街信访接待中心、公安派出所警务站等设立派驻律师工作站,共同处置信访接诉事件,助力化解各类涉法涉诉矛盾。
新智·议事建言行动。引导新阶层人士参与基层党群联席会、民情恳谈会等议事活动,在老旧小区停车、步行街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内容上建言发声。组建新阶层人士参政议政队伍,在营商环境、企业合规等方面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社情民意、政协提案等120余篇。
新韵·文化公益行动。组建不同类型的新阶层人士志愿服务队,注重发挥文艺工作者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实施“非遗传承”“扶贫济困”“文化传播”等公益类服务项目,支持新阶层文艺人才进小区、进楼宇,开展运河雅集、新春送福、重阳敬老等专题活动。
新语·网聚同心行动。发挥网络人士的独特优势,举办农产品消费直播活动600余场,助力“乡村振兴”销售农产品8000余万元,开展“网络人士红色基地行”“逐梦新时代”等网络文化公益活动,引导网络人士积极参加“寻美淮安”系列活动,拍摄主题视频80余部、发表美文230余篇,建立网络人士评论员队伍,在各类网上平台发布正面信息68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