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联:以“实”为先,“双强行动”助力江苏民营经济产业发展

2025年04月01日 16:32:49 | 来源:省工商联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四场活动累计参与企业453家,行业学会专家40名;现场回应解决60家企业诉求110条;闭环式反馈110家民营企业的188条具体诉求和建议;达成意向投资项目25个,产学研合作意向35个,银企合作协议26项……这一组亮眼数据,是江苏 “强链扩群、强基向新”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行活动(简称 “双强行动”)交出的成绩单。随着该行动的持续深化,其助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正在不断显现。

  江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的使命责任。自2024年以来,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聚焦服务江苏“1650”产业体系和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赋能民营企业为突破口,联合相关部门创新打造 “双强行动”面对面服务一线企业的新机制,构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新平台。截至目前,已先后在无锡市锡山区、盐城市建湖县、淮安市金湖县、宿迁市沭阳县,分别围绕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消费品制造开展专场活动。有力推动区县核心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力。

  “双强行动”注重一个‘实’字,一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企业家面对面的提问、政府面对面的解答,针对性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增强企业家对政策的获得感;二是注重调动实际资源,针对当地产业链需求,协调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以及全联相应商会,优选一批企业参会,增加企业招引的精准度;三是注重取得实际效果,活动注重对接,增加了专家分析产业发展、科学家走进企业和海外市场产业园的推介等受企业家欢迎的内容,加强考察对接环节,让更多的政府人员、外省企业和技术专家了解当地产业链和营商环境,也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向海外发展。

  协同打造创新生态,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引领性。聚焦江苏重点发展的“1650”产业体系,在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县区,围绕行业分析服务、政策直通服务、产业支持服务、双招双引服务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暨服务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邀请省委金融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10余家省级部门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帮助民营经济人士全面准确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有关要求,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人才地图等资源,推动政府部门面对面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精准对接产业需要,在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体现独特性。坚持省、市、区三级联动,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的独特地位、独特作用、独特优势,针对不同地区产业链发展的不同情况,积极争取全国工商联、省级部门和学会协会、行业专家、省内外企业支持。通过“服务产业链、赋能第一线”暨产业发展合作对接会,重点在研发端、市场端邀请上下游企业参加活动,构建了“省直部门—重点企业”“智库学会—区县政府”“重点园区—产业链关键企业”“行业专家—产业链关键企业”“省内重点企业—省外产业链关键企业”等不同需求、不同维度、不同重点的对接链条。中石化华东石油局、中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中石油浙江油田、长江三峡集团江苏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一批央企,苏州实验室、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全联石油业商会、全联科技装备商会、阿联酋江苏商会、省材料学会、省机械工程学会、省机械行业协会等一批商协会与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广泛对接。

  完善沟通协商机制,在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上注重实效性。活动前,按照服务基层所需、服务产业所急、服务企业所难的原则,与地方政府充分对接,广泛收集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梗阻,收集地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要的支持,特别是对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的需求,形成“政府政策支持”“园区重点招引企业”“企业问题诉求”三份清单。活动中,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现场开展对话交流,涉企部门现场沟通回应问题,金融部门现场跟进企业需求。活动后,建立《政企沟通协商活动中企业诉求的办理程序》和情况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