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多举措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 助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2024年12月09日 09:01:45 | 来源:扬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委统战部(民宗局)为着力推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高位谋划、聚力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积极吸纳“民族8省区”更多各族群众来江都经商务工,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和本地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共赢路径。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凝聚共识确保就业行动提速落实。江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红石榴就业行动”工作方案,分管领导牵头部署推进。紧密结合东西部协作、民族工作政策、全区经济发展、企业用工需求,靠前制订实施方案,早发动早启动。为提高“红石榴就业行动”工作实效,统战、人社系统部门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确保每一场活动高质量开展。为了组织好今年春节后的云、贵两省系列专场招聘活动,2023年11月统战、人社部门安排工作人员专程赴云、贵两省与当地民宗、人社进行对接磋商,最终选定宣威、镇雄、赫章、大方、盘州等5个人口大县(市)为劳务协作合作基地。2024年2月19日至23日,组织8家企业携近千个岗位走进乌蒙山区,与5个县(市)签订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合作协议》,连续举办5场招聘会,提供了630多个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50多人,招引成果远超同期广东、浙江企业。6月,与贵州省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座谈会,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江都区主导产业、营商环境、人才科技等方面情况,以及江都区在产业配套、政策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优势。

  二是全员发动、全力推进,齐心合力确保就业行动保质保量。2023年江都区委统战部牵头成立了由区人社、民宗、教育、发改、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红石榴就业联盟”协调小组,邀请市民宗局主要负责人参加“红石榴就业联盟”揭牌仪式,吸纳18家运行质态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市、区重点企业加盟,构建起上下协调联动、部门分工明确的工作服务机制。深入多家用工企业开展摸排,准确掌握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需求,利用大数据提前绘制“用工人口密集分布地图”,制定外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花名册”。鼓励江都区企业赴民族地区开展自主招聘,逐步形成人社平台为主、企业自招为辅、人力资源公司为补充的招引格局。与工小兔等3家劳务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用工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的有效对接。2024年10月,邀请长青农化、金鑫电器人力资源部负责同志,区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作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人,对江都区近年来“红石榴就业行动”中产生的先进事迹、身边故事进行宣讲,现场反响热烈。11月,江都区民宗局、区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走访和熠光显公司,调研企业运营及用工情况,进一步推动“红石榴就业行动”走深走实。

  是强化服务、强力保障,纾难解困确保就业行动开展有序。定期走访重点用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民族地区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情况,重要传统节日或民族节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慰问,让外来务工人员充分感受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温暖。各镇均建立外来员工子女入学保障制度,有效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来江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入学等生活权益。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保障民族地区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入学,中闸小学创成省级“红石榴家园”,中闸幼儿园、嘶马小学、大桥镇兴港社区创成市级“红石榴家园”,在服务沿江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支持企业为民族地区员工解决食宿问题,部分企业专门设置符合民族地区人员饮食习惯的食堂。动态掌握民族地区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情况,提供政策业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员工关怀、培训指导和交流联谊等“六大服务”,帮助民族地区来江就业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多次赴嵘泰精密压铸、金鑫电器、胜赛思等民族地区用工较多的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慰问,2023年甘肃临夏州地震发生后,江都区委统战部第一时间慰问36名积石山县在江务工人员,发放慰问金3.6万元,组织宏运车业、仙娥羽绒等民企捐赠40余万元救灾物资款项。

  下一步,江都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破解难题,深耕厚植,把“红石榴就业行动”的品牌进一步做大作响、做深做实、做精做优,使之成为全区民族工作的创新案例、精品工程,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携手共进,共同构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局面。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