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正余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挖掘海门红色教育资源,依托中国工农红军南通海门红军小学,以“养正”文化浸染童心,促进红军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实现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培植环境沃土,以有形之举融“心”。红军小学在校师生近千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0余人,涵盖了壮族、回族、苗族等16个少数民族。为让各民族学生拥有才艺展示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学校积极打造“1+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即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地,“N”即童谣、编织、民歌、剪纸、书法等功能室,着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二是开展多彩活动,以有效之举融“情”。将民族团结与课程活动融合,开展非遗项目、民族元素主题活动,实现“一班一品”。今年以来,开展“民族团结映校园 石榴花开耀童心”“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心共筑中国梦”“苏伊青少年万里鸿雁传真情”“红小娃 唱响红歌”“红小娃 讲红色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 童心共绘民族情”“石榴花开籽同心 守望相助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10余场次,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三是持续暖心帮扶,以有感之举融“爱”。引导商会企业家、新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心关爱困难民族学生10余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建立党员教师和各民族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每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团辅,深入了解各民族学生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下阶段,正余镇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相关主题活动,不断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凝聚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海门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