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阜宁县芦蒲镇倾力打造“红色统战”

2024年09月03日 14:54:48 | 来源:盐城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阜宁县芦蒲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摸清红色家底、深挖红色资源、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文化”名片,做好“红色统战”文章,将红色传承与新时代统战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努力打造“红色统战”品牌,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目前,该镇统战部门牵头组织工商联、非公企业等举行“红色寻访活动”。在寻访活动中,首先来到革命烈士左维标家乡——左范村。该镇老促会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芦蒲籍左维标烈士的英勇事迹。左维标,男,1897年出生,牺牲于1943年,他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参加革命工作,工作后,他自愿做乡里通信员工作,服务群众,为党分忧。1942年,任副乡长兼财粮员。1943年3月28日,驻阜宁陈集乡的日本军沿路向西窜至左范村进行扫荡,通过特务了解到左维标同志是乡里管理八路军粮草的关键人员,于是日本军开始实施抓捕行动。左维标同志为了保护公粮、转移伤员、救护被敌人追赶的群众,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抓捕后,把他带到村头一座大石碾处,将其绑在石碾中间木柱上,通过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等手段逼他说出军粮军草所藏之地,左维标同志意志坚强,历尽折磨,宁死不屈。最终日军没有从左维标口中得到军粮军草所藏之地的一丝信息,愤怒的日本军把左维标等13人,带到左范村南边淮安县苏嘴乡一个叫“小许庄”的芦柴塘边,敌人架起机枪对左维标等十多人进行疯狂扫射。当时左维标同志身受重伤,在敌人走后,他看着血肉模糊去世的乡亲,十分悲痛,强忍剧痛,支撑身体,向前面村庄挪动半里多地,在临终时对赶来救他的亲人说:“你们要为死难的群众报仇,一定要团结起来,消灭日寇,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左维标牺牲时年仅46岁。

  当大家走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芦蒲烈士陵园时,讲解员又向来访者介绍1943年春,新四军三师和盐阜地委、行署决定在芦蒲村新建“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因建塔需要土地和建塔材料,在那白色恐怖年代,无法外出采购建筑材料,也没有烧砖的炉窑,芦蒲村大寺庵僧人知道此事后,主动让出寺庙这块“风水宝地”供建塔所用,僧人们说,拆除百年寺庙很心痛,但是为了革命烈士建塔很值得,他们把拆下的砖瓦、木材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建塔所用,据悉,该塔是全国唯一由老百姓自愿捐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由刘少奇、陈毅共同题字的烈士纪念塔。走进陈列馆内,大家仔细端详着一件件见证烈士们革命鲜血的遗物,专注而认真的表情中流露出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和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大家来到革命英烈名录榜前,驻足凝望,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哀思之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通过寻访红色足迹,充分认识到革命烈士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无私无畏、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宣传红色文化,发挥‘红色统战’作用,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镇统战委员陈尚兴感慨地说。

  芦蒲是盐阜革命老区,在这一片红色热土上,留下刘少奇、陈毅、李富春、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彭雄、田守尧、陈发鸿、童世明、左维标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盐阜大地广为传颂,革命先辈那种公而忘私、百折不挠、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激励老区后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永远激励老区人民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