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搭建“六个一”平台载体,汇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心力。
组建“一支队伍”。充分发挥江宁区民促会的社团组织优势,广泛吸纳区内民族代表人士,借助江宁区驻区高校专家资源和大学生资源,聘请专家和招募爱心志愿者,同时依托网格化工作机制,遴选民族工作网格员,组建民族工作专家+民族事务社工+“红石榴”志愿者为一体的民族社会工作队伍,全年常态化提供民族政策宣讲、民族文化活动展示和民族矛盾纠纷调解等专项服务。
打造“一堂课程”。举办“红石榴大讲堂”,开展民族政策宣讲培训活动,定期面向江宁区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优秀文化和城市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培训。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累计20场次,累计服务500人次。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身边的榜样 ”等活动15场次,形成“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的良好局面。
搭好“一个舞台”。搭建“红石榴”大舞台,举办“寻党建之路,看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一家亲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汇演活动,汇聚“五个认同”磅礴力量,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热情。
开通“一条热线”。强化团体合作,依托江宁区心理学会开通“红石榴”心理热线,面向全区各族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拓宽为各族群众服务的途径,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全年累计服务100余人次。
设置“一个议事厅”。依托“红石榴家园”阵地,开设“红石榴议事厅”,发挥“石榴籽”工作站优势,落实“周五固定接访日”村民议事会等常态化机制,全年累计接待约200人次,解决纠纷10余起。
开设“一个服务号”。充分发挥“南京市江宁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微信公众号作用,形成“互联网+民族团结”效应,实时向全区各族群众展示本区民族工作特色成效,及时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解答、事项办理等便民服务,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江宁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