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陵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创品牌、创特色、创经验”思路理念,全域培育“红石榴+”集群品牌,不断推动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思想引领,深化“红石榴+宣传教育”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按照“主体在区、延伸到镇、扩展至村、规范到点”的布局理念,实现全区所有镇街及派出所“石榴籽”基地全覆盖,并在6个学校、4家企业及3家社会组织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阵地,春晖社区首创全省“石榴籽驿站”,城中派出所“石榴籽工作室”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积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空间,创新打造“民族团结宣传一条街”“石榴籽主题文化公园”,连续举办73期“石榴籽讲堂”,累计参学人员达4300余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强化传承引领。以“幸福教育·石榴花开”品牌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4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组建由“民宗干部+教研室专家+学校老师”组成的育人团队,成立“石榴红”少年宣讲团,持续建强“益起来”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区“四点半课堂”等平台。连续14年开展“红石榴夏令营”活动,组织近千名各族青少年学生赴上海、南京、淮安等地学习交流,传承好“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三是强化典型引领。大力弘扬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典型”专栏,优化《海陵区民族团结进步典型评选办法》,放大“爱心奶奶”王亚男、“第十届江苏见义勇为新市民”艾合买提等典型示范作用。选树一批热心公益慈善、诚实守信经营、团结和睦互助的先进典型,建立育典型、推典型、学典型的常态化机制,激励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共建“幸福海陵”。
聚焦民生福祉。做优“红石榴+暖心服务”
一是做好就业服务。全力推动“红石榴就业行动”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招聘活动宣传,收集、汇总企业用工需求,编印《红石榴就业运行流程》《红石榴就业政策解读》。组织求职者参加“进企探岗”,推广“直播带岗”新模式,与腾冲市、保山市、弥勒市等地企业建立长期用工合作机制,吸引3600余名民族地区群众来海陵就业创业,让各族群众到海陵落得下脚、扎得下根、安得下心。“1+4+N”工作模式获全市统战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二是做好帮扶服务。充分发挥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组织优势,将民族工作纳入“同心助力”社会治理工作室服务项目,聚焦经营许可证办理、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医疗救助等领域,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的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诉求快速回应、问题快速解决、矛盾快速化解。探索建立“三网融合”沟通协调机制,采集涉民族网格事务信息近700条,解决各类问题近500起,全力维护海陵区民族领域和谐稳定。三是做好文化服务。常态化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七进”活动,有效挖掘、整理、开发海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资源,大力推广民族美食文化、乐器文化、服饰文化等。成立“红石榴”篮球队,每年举办“红石榴杯”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100场,通过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的“磁场吸引力”,持续增强各民族间“交融粘合度”。
聚焦创新驱动,点亮“红石榴+特色亮点”
一是深化特色公益活动。发挥统一战线各领域公益力量,连续7年开展“跨越万里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公益远行;赴陕西、西藏、甘肃、新疆等地,持续开展“跨越万里远行”等助学行动;做精做细做优 “思路话语”“丝路信使”等公益品牌;实施“大爱泰州”圆梦计划5轮,纵深推进“冷冬不冷”“让灯照亮孩子上学路”等援建项目,不断放大公益影响,深化活动成效。二是打造特色精品线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委“三项行动”相关文件精神,以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将民族元素嵌入更多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旅游路线,联合文体旅局等相关单位推出1条农文旅研学路线、2条红色文化教育路线和3条特色美食品鉴路线,促进旅游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三是探索特色共建模式。持续深化“三网融合”,以“法润民宗”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统战部门与宣传、政法、司法、公安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司法所等,打造“十分钟便民普法圈”,构建集咨询、服务、帮扶于一体的法律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开展“培训联盟”计划,将民族工作列入基层网格员培训“第一课”,持续汇聚更多力量,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