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溧阳市委统战部:奋力谱写“聚人心、聚人力、聚人气”的溧阳统战新篇章

2024年01月09日 10:18:59 | 来源:常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3年,溧阳市委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和常州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聚焦常州“532”发展战略和溧阳“品质城市攻坚年”工作主题,以“红领聚溧”党建工作总品牌为引领,打造“同心协溧”统战工作品牌,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同题共答,凝聚共智共识

  做好思想引领“必答题”。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统战工作5次,召开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全年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举办专题调研、主题座谈活动10次。

  做实工作品牌“应答题”。围绕溧阳品质城市攻坚年主题,发布“同心协溧”品牌,出台《“同心协溧”助力溧阳品质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出“领航、聚智、兴业、和谐、夯基、提标”六大行动,明确任务清单和工作举措。举办“同心协溧”主题摄影展,提升统战工作品牌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同心协溧.六大行动”获评常州市优秀统战品牌项目。

  做优重点项目“挑战题”。响应常州市委统战部重点工作,同步开展“同心聚能”行动,推出“合力兴能、数字赋能、服务优能、智汇储能、定向提能”“五能”服务体系,成立“智能化改造 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联盟。牵头人才办、工信、人社等部门召开专题推进会,汇集15条创新举措,建成“聚能驿站”和民盟科技支部盟员之家,助力新能源产业建设。相关案例获评“同心聚能”行动“十佳案例”一等奖。

  同频共振,聚力创新创优

  政企同频谋发展。举办第三届溧商大会,发布县域品质城市指标体系,表彰8名“溧商回乡创业功臣”和8名“服务家乡招商引资功臣”,对接引进19个回乡创业项目,总投资80亿元,3家企业同时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9家商会获评江苏省、常州市“四好商会”,3家商会荣获全省商会组织先进集体,“两个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常州第二,创建江苏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常州唯一)。

  情感同频叙乡情。举办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邀请23位两院院士参加活动、考察溧阳。顺利完成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和常州分会11名溧阳籍嘉宾邀请保障工作,开展“温暖重阳”在外乡贤父母慰问活动,举办“回馈桑梓,护佑健康”溧阳籍名医义诊行活动,促进智力回乡、人才回归。

  目标同频促振兴。在毛尖花红馆打造市知联会会员之家和无党派人士专家工作站,在天目湖桂林村打造全省首个央视乡村振兴观察点。承办常州市民革、知联会对溧阳美丽乡村建设专项民主监督活动3场。组织市知联会、新联会开展市情考察、专题调研、社会服务活动20余次。溧阳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相关做法在《光明日报》刊发。

  同胞共情,促进和睦和谐

  情牵海内外。推进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创建,与香港溧阳同乡会、旅台溧阳同乡会开展联谊联络活动5次。市委台办连续18年被中央台办宣传局评为“中央台办‘两刊’对台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承办省委统战部、省侨联“乡村振兴”“新生代华商”考察等活动7次,参加第25届海交会(全省唯一县级市),为溧阳10个乡村优质资源地块和6个精品项目搭建合作平台。

  情系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办常州市“红石榴就业行动”推进会,成立“红石榴就业行动企业联盟服务站”,为“民族8省区”各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子女入学、医疗救助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协调解决270名外来务工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调解处置矛盾纠纷36起。组织全市6家“红石榴家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10次。

  情聚中国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宗教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为全市39家宗教活动场所建档立卡,加强风险研判,形成调研报告;推进溧阳市基督教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顺利完成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佛教协会换届工作;进一步深化“三爱”“四史”教育效果,增进“五个认同”。

  同心共进,推动强基强质

  用心建阵地。坚持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召开全市统战阵地建设工作部署会,成立统战阵地建设工作专班,推进溧阳统战馆建设,集中打造首批6家“同心协溧”实践基地,围绕“同心协溧”六大行动,设计主题线路,挖掘统战资源。水西村、姜下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三个基地入选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点。

  精心强队伍。开展6期“同心研学日”活动,举办5期“同心协溧大讲堂”,邀请统战干部、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在浙江大学举办统战干部及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全面提升统战干部能力素质。相关工作举措先后被《中国统一战线》《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

  全心育人才。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提拔5名党外干部(现有党外正科职6名、副科职22名)。推荐478名党外干部参加青干班等主体班次培训,新配备1名“95后”副科职党外干部。聘请11名党外人士担任社情民意信息员,《建议构建绿色企业(项目)发展评价体系》《以“湖”结情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两篇信息被中央统战部录用。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