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在行政区、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区融合”的大框架下,地区经济发展快速、社会结构多元、各类人才密集、统战资源丰富,这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区委统战部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区知联会组织功能,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为根本,以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积极探索实践“三心工程”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凝聚力。
守初心扛旗帜,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程。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开展高质量、有效果的教育培训、联谊交流及主题对接活动,切实提高政治引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联合强化政治引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贯彻落实主题教育要求,印发《栖霞区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制定阶段性和长期性的活动计划系统推进。今年以来,区委统战部对33名新认定的无党派人士开展集体谈话和专题教育,区知联会开展课题调研研讨会,组织班子成员赴湖南长沙开展主题教育国情培训班,组织理事参加 “同心讲堂”、栖霞雅集等特色活动,不断夯实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大力开展联谊交流。重点依托校地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借助会议、培训、参观、教育等契机,不定期组织三区党外知识分子开展交流座谈和联谊活动,不断增进共识;发挥知联会“智聚栖霞”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会员加强与区内科技、文教、卫健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横向联系机制,形成校地工作合力;组织驻区高校党外青年教师与区内其他单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开展拓展团建暨联谊交流活动,扩大交友范围,凝聚起一批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有效延伸工作触角。三是有效引导双向对接。区知联会每年邀请驻区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以及省、市知联会代表,开展“百名专家看栖霞”系列活动,聚焦全区政治、产业、创新、生态、城建、民生等6大重点领域,精准对接不同专业的党外知识分子,以“走栖霞建言献策,看发展对接合作”为主题,宣传栖霞发展成果,征集意见建议,促进高校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以及科研成果与区域发展的对接合作。
聚人心强基础,持续优化组织体系建设工程。紧紧抓住经开区、大学城内党外知识分子这个重点群体,注重把历年来积累的三个方面优势用足用活,持续优化组织体系建设。一是以高校集聚带来的人才优势建强组织。2019年,区知联会完成换届,南京大学知联会副会长、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金飚兵教授当选为会长。117名理事平均年龄不到45岁,各行业领军人才集聚。其中来自驻区高校党外专家教授67名、驻区企业15名、教育卫生系统15名、科研院所7名、党外干部13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71人、专业技术职称59人,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二是以校地共建带来的资源优势优化机制。从2009年开始,区委统战部与11所驻区高校开展校地统战共建,至今已坚持14年,并逐步建立起校地统战联席会议、校街共建“一街(校)一品”、校企共建合作以及高校党外专家政治安排等各项机制,为常态化开展校地统战共建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也为融合校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效促进校地知联会围绕社团联建、活动联办、作用联动等形成区域内“大知联会”工作氛围。三是以机遇叠加带来的环境优势搭建平台。紧抓城市东扩及创新名城建设的契机,利用政策红利和环境优势,积极探索打造全国首创“不见面审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仙林经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掌上云社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及成果,这些都得到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和智力支持,也为服务高校党外专家教授开展调查、科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
促同心建新功,持续推动服务大局发展工程。坚持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审视和谋划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到一切举措服务于高质量、一切工作落脚于高质量,在原有校地统战共建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不断丰富共建内涵,为服务栖霞高质量积极发展发挥知联会作用。一是拓展“一街一品”活动。邀请各驻区高校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到与全区9个街道交叉开展项目化结对共建工作中。区知联会收集汇总各街道关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需求项目,集中向各驻区高校知联会发布,组织校地交叉对接,充分利用各高校特色学科优势,每年促成实施近20个项目,受到校地一致好评。二是拓展“智力帮扶”活动。充分发挥知联会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特殊优势,切实发挥“外脑”作用,每年聘请一批理事担任区政协“建言资政”专家;收集汇总知联会各位高校理事“课题库”,引导大学讲堂走出高校、走进社会,开设专题讲座,为区内居民及企业家提供专业的生活和经营指导,打造“党外荟文”活动品牌,树立“党外风采”典型人物。成立区知联会智汇栖霞“1+N”服务联盟,设立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政务服务4个“服务团”,搭建凝心聚智大平台,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的转变。三是拓展“人才共育”活动。依托校街共建、校企共建,在各街道建立了社区主任助理岗、社区中医馆等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在企业成立智库工作站,聘请一批科技副总,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在会长单位成立市级“无党派人士金飚兵工作室”,联合栖霞高新区与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校地企智聚平台”,有效整合高新区的平台优势、知联会的人才优势,以及研究院的科创优势,形成新的团体集成合力,有力促进交流互动,为校地各方知联会“人才共育”提供重要平台。
(栖霞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