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非遗与产业“共舞” 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3年08月21日 16:11:17 | 来源:南通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从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从视觉到味蕾的治愈,从技艺到人文的延展……非遗穿越历史时空,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异彩。作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近年来,江苏如皋积极挖掘古城特色历史文化基因,以“一传、一创、一引”不断激发非遗文化活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让“老手艺”变身“新产业”,用非遗文化“兴起来”换取雉水百姓“富起来”。目前,如皋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9个,各级传承人115名,各级传承基地和保护单位40个。如派盆景、李氏虎头鞋、古法酿造老酱油等,这些“久居深闺”、沉淀着厚重绵长历史基因的非遗项目,经过焕新与传承,不仅深植生活,出彩出圈,还持续激荡出新的振兴力量。

  非遗引领新潮 如派“盆景”造就好“钱”景

  “家家种树栽花,户户蟠扎盆景”,顾庄社区的花木盆景产业源远流长,以其独具一格的“两弯半”艺术造型享誉世界,位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社区紧牵“非遗盆景”牛鼻子,大力培养盆景技艺传承人,全域铺开盆景产业,形成了以盆景为中心的“1+N”产业格局,让“盆景老手艺”成为了乡村振兴新动力,成功推动村强民富提速发展。

  “老前辈花汉民、王如生、王广明……他们从不吝啬将传统技艺传授给年轻一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返乡学习,守住这份产业。”顾庄社区党总支书记陈亚鹏表示,在盆景大师们的带动下,顾庄盆景技艺老中青队伍不断壮大。首创如皋水培盆景,带领中国盆景首次走出国门的刘小飞、研究发明小Z智能花盆底座,用科技力量提振如皋盆景发展信心的袁杨梦秋以及嫁接直播云平台,讲好非遗盆景故事的李小军夫妇……越来越多的顾庄人传承老手艺、融合新形式、引起新国潮,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大展拳脚,发光发彩。目前,顾庄社区每年培育各类名贵花木100多万株,各式盆景10万余盆,花木盆景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出口地。

  同时,以盆景产业为特色,以全域旅游为推手,顾庄社区还建成了集“如派盆景园林观览、苏中水乡民俗体验、经典古玩奇石赏鉴”于一体的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产业,每年吸引着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来访,有效拉动了全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乡村振兴“新活力”,让越来越多的顾庄人在盆景中看到了可观的“钱”景和未来。

  非遗传承匠心 手工“虎头鞋”绣出多彩梦

  “制作一双精美的‘虎头鞋’,要经由拼布、挑花、绣花、绲边等10多道工序,手工缝制上千针才能完成,一点都马虎不得!这鞋底儿的传统花纹叫荠菜花……”在位于如城街道安定社区的“一老一小”融合服务中心活动室内,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项目传承人李翠林正给社区青少年儿童讲解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儿时记忆中的虎头鞋,如今在李翠林的手中大放异彩,一双双憨态可掬的虎头鞋也成了她和孩子们的沟通“道具”。

  匠人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匠心之大者,莫过于敬畏传承。虎头鞋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李氏虎头鞋的每件制品均为人工制作,从根据模具裁好布样,将布样缝好并填充棉花,到彩线缝制老虎面部及拼合缝好各部位,再到辅以刺绣等手法在表面描绘出虎的五官和花纹,时常需要耗时两三天才能完成。由于李氏虎头鞋图案新颖、用料考究、针线细腻,南通、南京以及上海等地的客商纷纷慕名而来,虎头鞋常常供不应求。

  “我们的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展示的是东方魅力。”已过古稀的李翠林一直有着对非遗文化传播的“执念”。从今年起,李翠林每周会到职业学校为学生们授课,这成为她雷打不动的一项“行程”,她还和社区积极对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提供“非遗小课堂”,无论是身边的居民,还是未成年人,只要想学的,唤她一声“李老师”,她便丝毫不吝啬指导。

  “我希望非遗能走出‘深闺’,也一直梦想着能让现在的孩子们了解非遗文化,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并真心愿意学习这门传统技艺。”李翠林说。

  非遗创“兴”产业 古法“老酱油”酿出幸福味

  “春准备、夏造酱、秋露晒、冬成酱”,炎炎夏日,正是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皋传统老酱油晾晒、发酵的最佳时机,在如城街道沿河村的华阜食品有限公司晒酱场上,工人们正忙碌着用木耙搅拌翻晒酱料,使沿袭了上千年工艺酿制而成的如皋老酱油飘动着阵阵传统酱料的香味,也流动着沿河人民的汩汩幸福。“手工制作,天然晒酿720天,不添加味精、防腐剂,酱香浓郁,这就是我们记忆中如皋老酱油的味道。”从酱油小作坊到老酱醋厂再到招商重组建成华阜食品有限公司,在“不变”与“变”中,老酱油非遗传承人花云霞找寻着“非遗+”的支点,通过不断创新,成功撬动了产业兴旺的杠杆。

  遵古而不囿于古。他们大胆运用现代科技,在后道工序中引进全自动负压灌装设备,解决了传统工序导致的产量低、灭菌灌装等达不到现代生产要求等困境;为调制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酱油,他们不断研习、调制、改良,如皋老酱油的品种由最初的一两种,发展到如今的十几个品种、数十个规格;他们拓宽推介渠道,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让“老手艺”飞上云端,成功打响知名度;他们将厂房升级打造成古色古香的徽派院落,建设展览馆,建成酱油酿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基地,成为了本地古法酿造酱油、食醋的透明参观旅游工厂,吸引了省内外一大批研学团队参观学习。

  以打造“舌尖上的非遗,了不起的国货”为追求,花云霞和他的团队在改革和创新中酿造出了既保持传统风味,又更加适应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如皋老酱油,不仅传承和发扬了如皋老酱油酿造技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还带动了沿河周边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目前,华阜食品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南通地区最大的古法酿造企业,年生产酱油食醋达到200多吨,年产值达1000万元,带动村营收入增加20余万元。

  非遗文化是独树一帜的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无法超越的优势。非遗文化不光要靠老艺人研究,更要让青年人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今后,如皋市委统战部将继续积极挖掘统战资源,紧扣时代脉搏、深挖非遗资源,让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产品更“活”、更“潮”、更“火”,用非遗文化“软实力”为发展“硬实力”添彩,探索做好“统战+非遗”文章,发挥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力量,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让更多传统技艺“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如皋市委统战部供稿)

  ​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