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锡山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区教育局以“统战+ +统战”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制定出台《锡山区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打造“五个圈”,不断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一、推进专题教育,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圈”。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精心打造全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圈”。依托民族团结专题教材,组建优秀思政教师团队,打通学段壁垒,针对学生兴趣,开发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民族习俗、民族文化等趣味性“民族团结教育精品课”,形成“精品课资源库”。利用好主题团日、少先队活动课、道德法治课等课堂主阵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主题班会课”“专题宣讲课”等形式,上好专题教育课,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二、开展结对活动,营建民族团结教育“朋友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立志成才”理念,深入推进“‘三同三微’手拉手 ”结对行动,努力营建民族团结教育“朋友圈”。引导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广泛开展“同读一本课外书,同讲一个爱国故事,同学一个新本领”的“三同”行动。深化和民族地区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利用支教资源优势开展“三微”行动,鼓励每个学生结对一个少数民族小伙伴,写一封信为民族团结贡献“微力量”,赠一本书为民族团结点亮“微光芒”,出一点力帮小伙伴圆一个“微心愿”。通过开展“成长展示”活动,设立“同心伙伴奖”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引导青少年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利用双线宣传,形成民族团结教育“辐射圈”。鼓励各校努力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路径,通过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民族团结教育辐射圈。推出 “民族团结教育精品课”,通过“锋铃叮当”进行线上宣传发布,充分利用晨会、夕会、课间午后、假日小队、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收看。每次聚焦一个民族的风俗特点、典型人物、特色文化等,通过阅读书籍、校园广播、橱窗宣传等,选择典型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运用不同视角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树立民族平等共生意识,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四、深化文化浸润,拓宽民族团结教育“体验圈”。坚持每年选定一个中华民族文化主题,举行“锡山区‘最炫中华民族风’文化节”启动仪式,积极开展民族体育运动表演、民族传统歌曲大赛、民族传统美食节、民族歌舞晚会等,促进各民族人士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帮助青少年学生通过共享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交织”一体的文化盛宴,体验民族文化。指导学校挖掘各民族文化共有的文化符号,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以仪式和典礼的文化活动形式,组织青少年学生在共学共乐中增进民族团结意识,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基因。
五、寻访基地场馆,树立民族团结教育“品牌圈”。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在锡山”寻访活动,走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区、场馆、“红石榴家园”等民族教育场馆,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使之成为具有共同理想、价值、情感的,共有共享的心灵归依之所。组织青少年学生走近在锡生活、工作、学习的少数民族同胞,了解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建设“美丽锡山”所作出的贡献,寻访“最美民族人”,讲述“团结小故事”,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树立锡山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品牌圈”。
(锡山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