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以陈毅为代表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在泰州地区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结成了苏北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前不久江苏省委统战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高度评价:“陈毅‘三进泰州会二李’被誉为我党我军统战工作经典案例”,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恰逢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新四军统战工作的宝贵经验,画好同心圆,扩大朋友圈,奋力书写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成功争取中间势力——新四军借道泰州东进黄桥
为实现中央赋予新四军发展苏北的战略目标,1938年9月和1939年1月,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分别派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四支队跨江北上,驻扎在离泰州不远的嘶马、大桥一带。新四军进入苏北后,陈毅对苏北四方面的军事力量作出深刻分析,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苏北工作方针“击敌、联李、孤韩”。他认为,六字方针中,“联李”是重点,是关键,只有争取李明扬的中立,才能有效“孤韩”和“击敌”。他领导制定的这一方针,深刻阐明了抗战时期苏北新四军统战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遵循,成为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总基调。
1、三进泰州:与中间势力订下合作抗日协议
1939年8月,陈毅第一次到泰州对李明扬作礼节性访问。在约定的会面地点李部副总指挥部——泰州西山寺,陈毅只见到了副总指挥李长江,总指挥李明扬避而未见。陈毅不卑不亢,向李长江明确表示了新四军与二李部加强团结、通力合作打击日军的愿望,客观分析了苏北抗战形势,揭露了韩德勤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实面目。最后还表示,为助友军抗日,遇事愿全力以赴。
此后,韩德勤继续扣发李部弹药。陈毅得知这一情况后,慷慨赠予李部子弹2万发。后李明扬的故友送李13万发子弹,李无力运回这批子弹,向新四军求助。陈毅派部队穿越敌、伪几百里封锁线,从国民党江南三战区仓库为李明扬运回这批子弹。李明扬深为感动,邀陈毅访泰。
1939年12月初,陈毅二进泰州。这次访问,受到隆重接待。
经协商,与李明扬达成口头协议:新四军东进沿海一带抗日,李明扬所有防区让道助新四军东进。李明扬还许诺可在经济上援助新四军,在其防区内帮助新四军发展;可拨一部分武装由陈毅指挥;新四军可挂他的番号等等。
此后,新四军五支队因不知此情,在洪泽湖西缴了李部所属盛子瑾部两千多人的枪,逮捕了盛子瑾夫妇;“挺纵”也做了一些争取李明扬部下的工作。这两件事,引起李明扬对新四军的反感。韩德勤趁机挑拨二李与新四军的关系,再一次明令二李用武力将新四军赶回江南。
陈毅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派代表带自己的亲笔函到泰州找李明扬作解释。为确保二李中立,1940年早春,陈毅又一次从江南赶往泰州“联李”,说服他继续合作抗日。李明扬允诺在韩德勤攻打新四军时保持中立。
至此,陈毅三进泰州与李明扬的谈判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2、“打”“和”并用:把中间势力“打”到新四军这边来
在韩德勤的挑唆、威逼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中,1940年6月28日凌晨,李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纠集13个团的兵力进攻在郭村整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挺纵”在郭村人民和兄弟部队的支援下,给予李长江以有力回击。在泰州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从江南赶来的陈毅严令收兵于泰州城郊九里沟。陈毅在塘头主动给李明扬打电话,表示新四军与李部团结抗日、共同发展的初衷不变,提醒李明扬不要上韩德勤的当。李明扬大喜过望,立即表示愿与新四军重修旧好。
陈毅因势利导,“和”与“打”两手并用,终争取李明扬与新四军继续合作抗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3个纵队借道李部防区,东进黄桥。
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人——黄桥决战创奇迹
1、“打、让”姜堰:一举而三得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韩德勤一意孤行,集中优势兵力,分左、右两路进攻黄桥。1940年9月6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开始反击,一举歼灭了占领营溪的韩部保安一旅。营溪受挫后,韩德勤令顽固反共的保安第九旅张少华部据守姜堰,严密封锁古运盐河(老通扬运河),不允许有一颗米运进黄桥,企图将新四军逐步压缩于沿江狭小地带,进而勾结日伪军进行合击。
为解决军需民困,9月14日,新四军攻取姜堰。进驻姜堰后,陈毅同时三手并举:一,在进驻姜堰的第二天,派人分别与李明扬、陈泰运及各保安部队联系,加强对他们的统战工作。二,亲自主持召开姜堰各界人士座谈。三,筹备召开军民代表大会。
9月27日早晨,苏北八县军民代表大会如期在原姜堰镇的曲江楼召开。韩德勤拒绝派代表参加会议,还提出无理要求:“新四军若有合作诚意,应首先退出姜堰。”
为达到苏北团结抗战的目的,陈毅在会上当场宣布,新四军愿让出姜堰。9月30日,陈毅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战员冒倾盆大雨撤出姜堰,奔赴黄桥。
新四军让出姜堰一举而三得:揭露了韩德勤反共、破坏抗战的阴谋,进一步赢得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同情,形成共产党新四军完全有理的大势,从政治上彻底孤立了韩德勤;在军事上高度集中兵力于黄桥,防止了分散对敌;进一步争取了李明扬、陈泰运更可靠地中立,确保了在决战中从军事上打败韩德勤。
2、丹心感召:赢得爱国进步士绅坚定支持
朱履先(1884-1959),泰兴黄桥镇人,著名爱国进步士绅,在苏北(苏中)中上层人士中有较大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深为不满,辞职回乡。日军和汪伪数次派人游说朱履先,许以高官厚禄,要他出任伪职,朱履先严词拒绝。陈毅在百忙中多次向朱履先详细阐述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面目。共产党人爱国爱民的丹心,震撼了朱履先,他深情地对陈毅、管文蔚等人说:“看到你们,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前途,好像在黑洞中见到了光亮。”
朱履先坚定地站到共产党、新四军一边,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从而影响和带动了苏中、苏北地区一批中上层人士支持、帮助新四军。当他得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经费无着时,出面在绅商中募集捐款6万银元,解了新四军的燃眉之急。从新四军长期坚持苏北抗战的大局出发,他还向陈毅建议开征田赋,并最先拿出最好的粮食交纳抗日救国公粮。绅士商贾 “以朱公马首是瞻”,亦纷纷纳粮,以实际行动支持共产党新四军。
黄桥决战前夕,朱履先领衔并征得245名苏北中上层人士联名签名,发电报给重庆蒋介石,揭露和打击了韩德勤“对日妥协、对内反共”的投降卖国行径。此份电报声势浩大,是抗战中各界社会名流联名上书国民政府、呼吁团结抗日人数最多的一份呼吁电,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3、统战硕果:以少胜多决胜黄桥
就在新四军撤出姜堰的同一天,韩德勤不顾苏北各界人士的再三劝告,组织了26个团、3.5万余兵力进攻黄桥,公然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去喝水”。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仅有3个纵队7千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足5千,敌我兵力悬殊非常大,形势十分严峻。新四军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陈毅熠熠生辉的统战艺术和粟裕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在黄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决战前夜,朱履先带头并动员群众将家里的木料、家具送到前沿,帮助新四军修工事。在决战最激烈、最残酷的10月4日,他沿街呼叫黄桥老百姓快给新四军烧饭、做烧饼,吩咐大家战斗结束后找他算钱,并亲自带领家人送食品上前线。
激战中,韩部之左、右翼——李明扬及其他地方实力派2万人,如约守中立,使新四军得以集中有限兵力与韩德勤主力决战。6日,战斗胜利结束,新四军歼灭韩德勤主力1.1万余人,韩部89军军长李守维逃跑时溺毙河中,活捉韩33师师长孙启人等师、旅长及其以下军官600余人、士兵32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取得了政治、军事的双重胜利,为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三、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孤立顽固派
1、成立“联抗”:建成全国抗日根据地唯一“政治特区”
在歼灭了韩德勤主力后,为消除李明扬等人的疑虑,陈毅从统战的大局出发,划出缓冲区,由共产党员黄逸峰以国民党战地委员的身份出面组织联合部队——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驻扎在新四军和李明扬、陈泰运部之间,担当起继续争取李明扬、陈泰运共同抗日的重任。1940年10月10日,“联抗”在泰县曲塘镇(今属海安)正式成立。1941年11月,苏中区党委将“联抗”部队活动的地区划为兴东泰特区,这是当时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的一个政治特区。
“联抗”不辱使命,在兴东泰地区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李明扬、陈泰运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地方爱国士绅合作抗日,成功促成了国民党省保安第三旅副旅长胥金诚率部起义投奔新四军。成立“联抗”是陈毅统战工作的又一创举!
2、成功争取韩国钧:使其成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陈毅第三次进泰州,经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介绍,与海安开明士绅韩国钧开始了书信往来,两人彼此有了深深的了解。新四军进驻姜堰后,陈毅带管文蔚、朱克靖等人几次到海安拜访韩国钧,请他出面协助新四军工作。黄桥决战胜利后,10月9日,陈毅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和直属部队进入海安,坐席未暖,便带上朱克靖等人前去拜访韩国钧,向他陈述了黄桥自卫战的经过。韩国钧公开发表意见,赞成共产党的苏北各方团结抗战的主张。他又一次接受了陈毅的意见,倡议并在海安韩公馆主持召开了“停止苏北内战,一致团结抗日协商会议”。会后,韩国钧领衔,黄逸峰、朱履先、季方等知名人士及苏北八县代表,联名发出三封函电,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1941年,海安沦陷后,韩国钧带领全家避居乡间,日伪方面派重兵包围其住宅,逼他出任伪江苏省省长,他严词拒绝,至死不从,忧念成疾,1942年1月23日病逝家中。陈毅曾作文《记韩紫石先生》,誉其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3、曲塘和会:苏北统一战线新胜利
1940年10月30日,苏北抗敌和平会议在“联抗”司令部驻地曲塘召开(简称曲塘和会)。新四军、八路军代表,国民党部队代表,苏北八县社会名流、士绅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可到了开会当日,韩德勤又一次违约,拒绝派代表参加会议。陈毅决定会议延至次日举行,因缺韩德勤方面的代表,改为谈话会。
经代表们认真讨论,会议决定了苏北各部队团结抗日的四项临时办法和基本改造苏北局面的八项办法,进一步确立了新四军在苏北的政治领导地位,是苏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胜利。
四、建立“三三制”政权——开创华中抗战新局面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政策。1940年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议会在海安召开,苏北“三三制”政权建立,14县各党派、各阶层代表380人出席会议,旁听代表20余人。会议通过了减租减息,不承认反共顽固派韩德勤的省政府的议案;同时改组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通过了施政纲领和团结抗战,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新苏北的决议。根据陈毅提议,经过反复磋商,选举黄逸峰为议长,朱克靖、朱履先为副议长,并公推韩国钧为参议会名誉议长;任命管文蔚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陈同生为副主任。
苏北临时参政会的召开,是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也为进一步扩大对中间人士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创造了条件。
11月17日,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陈毅任副总指挥,在总指挥叶挺未到职前代总指挥,新四军胜利完成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五、历史经验及时代价值
泰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故事生动,红色文化丰富,红色传承绵长。抗战时期,以陈毅为代表的新四军领导在泰州地区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得到中央及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1940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将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的报告批转全军:“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义,逞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材料”。毛泽东同志高度肯定陈毅,夸赞他是“天才的统一战线执行者!”以陈毅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泰州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丰厚的思想资源,“陈毅‘三进泰州会二李’被誉为我党我军统战工作经典案例”,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一)坚持高举团结抗战大旗:共同目标汇聚人心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上,统一战线围绕党的工作中心,高举团结联合的旗帜,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当中华民族处于日寇疯狂进攻的危难时刻,以陈毅为代表的苏北新四军,坚持团结抗战这个总目标,团结苏北各界知名人士组成了庞大的同盟军,结成了苏北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新四军兵不血刃借道李部防区东进黄桥,进而取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及新四军在苏北的领导地位,在苏北建立了华中地区最大的一块抗日根据地,对全国抗战起到了独特的支撑作用。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要求,夯实巩固大团结的理论基石,锚定大团结的宏伟目标,坚定大团结的坚定信念,拉紧大团结的精神纽带,促进统一战线呈现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这一点,陈毅以他的思想和实践留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经验。
(二)坚持实施正确方针:求同存异化敌为友
为了实现团结抗战的核心目标,以陈毅为代表的新四军高级将领打破了“凡国党、国军、黄埔生皆顽固派的过左估计”,精准制定及实施了“击敌、联李、孤韩”的苏北工作战略方针,较好地利用国民党军中地方实力派与顽固派韩德勤之间的矛盾,对李明扬等进行了反复的思想疏导和真诚的帮助,把一、二战时期的敌对势力、抗战时的中间势力改变成抗日友军,把中间势力从敌对营垒中拉过来,与他们建立一定程度的联盟,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当李长江部背信弃义攻打新四军驻地时,新四军给其必要的打击后,陈毅等用宽以待人、诚以待人、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宽广胸怀,仍然坚持“联李”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因势利导,启发、说服,同时很睿智地善后军事上的摩擦,得到了李明扬和新四军继续合作抗日的承诺。陈毅坚持“苏北以中立二李为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统一战线,使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兵戎相见,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新合作,同时,也改写了李明扬的后半生。
求同存异,拓展统战的团结面同样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主题。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体,我们应该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其中,一致性即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根本要求,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多样性是统一战线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需要对战略方针的坚定性,也需要贯彻执行的灵活性,需要宽广的胸怀和高超的统战艺术。
(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得理让人”赢得民心
新四军在泰州地区结成的最广泛民族统一战线,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团结苏北各界知名人士组成了庞大的同盟军,成功地争取了中间势力,即争取了以韩国均、朱履先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以李明扬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他们在苏北有很大的能量,争取他们站到新四军一边来,就动摇了顽固派韩德勤的社会基础,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非常时期的力量对比,成为新四军同顽固派斗争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在反共顽固派韩德勤丧心病狂地要赶新四军回江南、企图消灭新四军时,特别是在打下姜堰后,为了抗日大局,陈毅请出苏北众多名士及八县代表多方斡旋,并得理让人,退出姜堰,出乎大家的意料,极大地赢得了广大知名人士的钦佩和广泛的人心。在韩德勤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执意以其军事上优势攻打新四军驻地黄桥时,新四军坚持了统一战线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坚守黄桥,给其以毁灭性的打击,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拥护。这一战,理在新四军,利在共同抗日,新四军坚持有利、有节的原则,以斗争求团结,适时结束战斗,再与韩德勤商谈分区抗日,使韩德勤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陷入被动地位,彻底孤立。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要化解消极的力量,以谈求和,以“打”促和,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背景下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战术手段,目的都在于“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不断壮大统一战线的铜墙铁壁。
(四)坚持兼顾各方利益:构建最大同心圆
共同的目的和利益是团结的基础。面对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陈毅创造性执行中央的重大决策,通过及时适当的政策调整,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了更多力量共同抗战。
一是调整土地政策。为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新四军严格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一方面要求地主、债主适当减租减息,减轻人民群众的地租负担和高利贷的剥削,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陈毅多次致函、上门直接向社会名流、开明绅士力陈共产党、新四军二五减租政策的具体内涵,消除他们的疑虑,保证了他们一定的利益,将党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从文本转化为社会实践,极大限度地调动了一切有利于抗日的力量,团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道抗日。
二是建立“三三制”政权。此举目的在于更好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汉奸和反动派专政的政权。“三三制”原则的实行,调节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内部各阶级的关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在抗日这杆全民族共同的大旗下,结成最广泛的联盟。
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理想信念和利益所在。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时能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策略,放眼长远,立足当下,拓展统战对象,保持统一战线活力无限,为实现党的阶段性目标构建最大同心圆,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学习的范例。
(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统战品牌效应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斗争形势纷繁复杂,斗争环境异常艰苦,敌伪势力强大,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一部分“友”面目不清。新四军要在苏北立足并发展壮大,要有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要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同时,也要讲究策略,要善于斗争,以智谋胜。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敌我友,“击敌、联李、孤韩”,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了然于胸,从不因眼前的乱局而迷惑,也不因一时的小得失而忘了抗日的大主题;他们还以高超的策略艺术和非凡的智慧始终立于统一战线的主导地位,谈、打、推、拉,多种手段并用,意在扩大朋友圈;对李明扬、朱履先和韩国钧等代表人物突出一个“和”字,以宽广的胸襟、气度和包容精神,登门礼贤、诗词唱和、问政于民、得理让人、容人悔错,用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心,增强了民力。
以陈毅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泰州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是我党统战树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更是我们泰州的一大亮丽品牌。今天的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和多变,一定要汲取新四军统战工作的宝贵经验,着力彰显品牌效应,画好同心圆,扩大朋友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要“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我们要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体、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共同奋力书写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