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夏港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力打好“澄里石榴红”工作品牌,探索总结“三五”工作法,以“五心”为引领、“五联”促服务、“五维”共融合,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嵌入式发展”中绽放。
一、“五心”为引领,唱响民族同心“主旋律”。一是高位推动工作。街道党工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街道“五心”党建为引领,落实350万元资金创新打造“五心·同心”示范带。带领辖区中船澄西、夏东社区等党组织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五心”党建内容,与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二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夏港街道红石榴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副书记、企业高层等任副组长,社区、学校、企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建立夏港街道、村(社区)、企业多级红石榴家园创建管理网络。特别是央企中船澄西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47个基层党支部负责本支部少数民族人员直接管理工作,加强了民族团结工作的制度建设。三是铸牢思想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题主线,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在减少差异性、增强共同性,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围绕“学习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党建+民族团结促进”工作,引导各村社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五联”促服务,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一是推动“联盟联建”。在街道的精心安排下,由央企中船澄西牵头,与夏东社区、夏港司法所、夏港派出所、夏港实验小学等单位组建“澄里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并建立常态化联建、联办、联创制度,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覆盖。二是推动“阵地联创”。在“澄里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联盟的推动下,先后建成“红石榴家园”、“澄里同心”驿站、“韩托亚”民族同心工作室、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站等一批民族同心阵地。设置民族资料专区,收集各类民族文化书籍近1000册,收集16个少数民族服饰,融民族图书室、会客厅、红石榴妇女微家、法律夜门诊、网格化指挥中心等为一体,通过阵地共融让各民族居民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团结互助。三是推动“骨干联育”。依托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成立“中船澄西同心技能培训基地”,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同胞劳动就业、技能学习,先后培养28名少数民族员工担任企业管理或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好专业律师、兼职仲裁员、法律讲师资源,做好职工维权、劳动仲议、纠纷调解等工作,带动各民族职工参与产业工人改革。四是推动“帮扶联动”。 积极响应省“红石榴就业行动”, 2022年中船澄西、西城钢铁等企业招录民族8省地区务工人员756名。中船澄西指导劳务派遣公司完善外来流动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管理,连续6年开展包车送劳务工返乡活动。2017至2021年,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定点帮扶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解决农产品516.9万元。2019年至今培训民族地区上岗人员12351人次。夏港实验小学与新疆霍城清水河镇育英小学结对交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辖区民营企业医疗器械厂捐资助力红石榴助医基金3万元,爱心人士焦建文夫妇、蔡晨阳等为贵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小学累计捐资捐物二十余万元。五是推动“文化联扬”。用好辖区“五心·同心”路线,在李良宝事迹展览馆、朱杏南故居等开展民族团结特色活动,大力宣传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红色资源成为人民团结进步的“活教材”。在“壮族三月三”、春节、端午节等民俗节日期间,澄里石榴红联盟共建单位组织各民族群众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羌族杨能书画室、民族特色舞蹈队、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中船澄西文学会等14个民族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累计超100场次。
三、“五维”共融合,共绘民族发展“同心圆”。一是“空间共聚”。 探索民族团结促进全领域“同心会客厅”交流模式,高效利用红石榴家园中心会客厅“六位一体”功能,贯彻落实“搭平台、健机制、强服务”工作要求,“点对点”走访、“面对面”交流、“群对群”联络。深挖各民族特色资源,盘活各类阵地网络开展活动,以“同心智汇”“同心赋能”“同心笃行”为行动目标,延展服务半径,构筑民族团结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文化共享”。以“五心文化”为精神引领,打造“五心同向”文化教育实践平台。深化“共唱一首歌、建立一个课堂、培养一批专家、挖掘一批故事、举办一场晚会”等“五个一”活动,建成民族团结促进宣传长廊、宣传栏,开展 “红色故事大家讲”、“民族文化进校园”、 “小桔灯”读书会、繁星艺术节、“民族厨艺大比拼”等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发展共融”。建立“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各民族劳动者开展小额贷款等相关政策咨询服务,开设“绿色通道”,引导鼓励各民族群众自主创业。在辖区企业推进均等化公共服务,设置民族餐厅,用工企业统一宿舍区。开展高温送清凉、8.8劳务工服务日、设立全员救济救难基金等,从服务上、管理上、培训上、关爱上做到“同心、暖心、温心”。四是“社会共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基层治理”模式,选聘一批“民族团结法律明白人”,其中少数民族成员2人,每周四晚开设免费法律夜门诊服务,为各民族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少数民族便民服务窗口,根据外来少数民族同胞在经商、务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利用服务窗口提供各种帮助。今年以来,接待咨询民族更改业务2件,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防疫登记、暂住证等506件。鼓励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社区选举产生居民议事会会长和成员时,推选产生少数民族议事会成员1人。五是“家园共建”。在“澄里石榴红”民族团结促进联盟的引导下,各民族群众积极加入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一批批优秀的民族团结促进工作者被发现出来、吸纳进来、发挥起来,积极参与到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科普讲解等志愿活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刘雪晶(满族)、陈冬梅(壮族)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精网微格”工程,并担任网格员,助力企业和社区防疫工作,共同建设民族团结新家园。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努力把“澄里石榴红”民族团结工作品牌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亮点示范,同心绘就民族团结的美好蓝图。
(江阴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