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运河情,重逢又一年。11月22日,由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中国美术协会、台湾港澳台美协、台湾北岸艺术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同绘大运河美术作品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苏台两地艺术家代表一起为画展揭幕。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刘步健主持开幕式。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中华文化学院院长朱晓进在致辞中回顾了开展“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系列交流活动以来,先后有1200多位画家在运河文化名城南京、无锡、苏州、扬州等地采风创作,共绘运河风情,共品中华文化,共享江苏故事,并多次在南京、台北举办了专题画展,既深化了艺术互动交流,又增进了亲情友情。今年,江苏中华文化学院持续深化交流活动内涵,文化主题更加突出,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影响辐射更加广泛,艺术特色更加鲜明,使“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进一步成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因疫情原因,一些参展的台湾艺术家无法亲临现场,他们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对活动的期盼与祝愿。中国美术协会理事长、台湾港澳台美协主席李沃源表示,“古漕新韵”已成为苏台两地艺术交流的重要品牌,期待这次画展能够使大家更多地了解大运河文化,也希望江苏中华文化学院搭建的这一平台为两岸年轻人的交流做出更大贡献。台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林永发认为,“古漕新韵”五周年画展在扬州、台北两地展出,是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与台湾艺术团体共同努力协作的成果,期待两岸继续深入交流,祝愿两岸和平长长久久。台湾北岸艺术学会理事长刘凤仪期待疫情结束后台湾艺术家能够再次到江苏参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复兴的大时代。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主任李宗仁认为,苏台两地艺术家同绘大运河活动对共同传承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祝愿苏台两地艺术家共同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再谱新乐章。
台湾港澳台美协青年部主任李政天代表活动主办方之一——台湾港澳台美协致辞,他说,“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是苏台两地艺术家最重要且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也是台湾港澳台美协最重视、动员参与艺术家最多的活动。衷心祝愿两岸的情谊如运河一样永不停歇,共同为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卫华在讲话中对“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系列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大运河是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交流活动,正是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应运而生,这一活动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扩大苏台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赢得了两岸艺术家朋友的高度认可,成为苏台文化交流的品牌之一,成为两岸交流融合持续深化、骨肉亲情联结永不断的生动体现。
“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交流活动是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中国美术协会、台湾港澳台美协、台湾北岸艺术学会联手打造的苏台两地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活动以大运河文化建设为主题,围绕“寻文化之根、促艺术交流、画江苏新貌、叙乡情友情”,旨在通过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参观游览、采风写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艺术家交流交往,增强文化认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022年是“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交流活动开展的第五周年。在疫情仍未散去、线下实地采风受限的情况下,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创新了活动方式,以两岸青年同绘大运河为主题,鼓励艺术家们将临摹与创作相结合,怀古惜今。两地艺术家,有的局部临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京杭运河图》江苏段,有的实地或云端探访《京杭运河图》描绘的大运河江苏段的重要地标,创作美术作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一特殊的举办场地为此次画展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中国美术协会、港澳台美协、台湾北岸艺术协会、台湾艺术大学、台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10多个艺术团体和院校的100多名艺术家参与创作。现场共展出121幅作品。作品既有运河风景,也有宝岛风光;既有中国画的传统神韵,也有艺术家的时代风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充分展现了苏台两地书画艺术的繁荣景象。
画展面向青年艺术专业的师生举办了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共评出49幅获奖作品。
本次画展在“数字中国·大运河”平台上同步展出,后续还将为优秀作品发售数字藏品。
省委统战部、省台办、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各设区市社会主义学院、扬州市委统战部、扬州市台办等相关单位领导,台湾、江苏参展艺术家代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等部分师生近百人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
此次画展时间为半个月。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苏中华文化学院教学基地同步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