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山区紧紧抓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发力“四能”同步,共绘惠山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新篇章。
一、在“能进来”上下“合”功夫。积极吸引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到惠山就业创业,筑牢“能进来”的工作基础。自2017年起,惠山区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二、在“能留住”上下“细”功夫。惠山区加快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保障,确保来就业的各族群众“能留住”。一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以“产业+就业”、“引才+育才”为导向,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培育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院校委“红石榴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基地。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保障。落实就业服务扶持、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将就业的各族职工纳入惠山区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协调解决就业实际困难,做好稳岗工作。三是做好企业民族工作。打造博耳电力等5家企业作为“红石榴就业行动”就业实训基地,加强示范引领,为来惠山就业的少数民族职工提供就餐、住房、出行等便利服务,确保引得进、留得住。
三、在“能融入”上下“润”功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工作,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外来各族群众“能融入”惠山的工作生活学习。一是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前洲街道、钱桥街道等3家单位已创成省级“红石榴家园”,惠南社区成功入选国家民委“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试点项目,堰桥街道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已完成验收。三是做强基层惠民服务。各村(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惠民服务,建好“党员惠民服务圈”,切实将党的建设落到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不断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在“能过好”上下“实”功夫。围绕“东西协作共富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定位,加强示范带动,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能过好”送去温暖和希望。一是架起共同富裕同心桥。加强产业合作,注重以项目建设推进脱贫攻坚长效化。二是架起扶贫帮困同心桥。“中国好人”俞斌老师的“俞斌公益助学爱心工作室”,汇集各界力量上百次走进广西百色、四川大凉山、青海海东等地区,帮扶结对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三是搭起教育健康同心桥。在东西部协作中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截至目前共选派了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员144人次。
(惠山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