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做好“三个结合”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高质量发展

2022年09月27日 10:20:00 | 来源:南通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海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注重“三个结合”,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织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近年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宣传月为契机,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和“六进”活动,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铸牢共同体意识。会同宣传部,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教育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近年来组织“百姓名嘴”在党员干部冬训、“三下乡”活动20余次。组织全市近10万名各族群众参与网上民族知识有奖答题。充分利用各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慰问、文艺表演、座谈会、联谊交流等活动40余次。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同时,激发各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热情。

  二是教育帮扶与产业振兴相结合。1988年海安与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开启了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先河。34年来,海安教师与当地老师携手培育出3万多名小凉山儿女。每年市委市政府领导赴云南丽江,看望和慰问赴宁蒗支教的海安老师,双方领导表示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新亮点。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鑫缘茧丝绸集团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德保县等地实施产业帮扶,推广适用新技术,当地农户亩产值由1000元提高到5000元,带动了1万5千多贫困户“减贫摘帽”。深入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全市建立“红石榴就业行动”企业联盟,有序扩大民族地区劳动力招引规模。未来我市将发挥产业优势,持续做好“山海情”“东桑西移”等民族工作品牌的推广和帮扶,支持建筑、纺织丝绸、家具等企业走进民族地区。通过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扶持民族地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政策引导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坚持把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环境,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保证。在精准帮扶、就业服务、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激励少数民族群众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组织引导和帮助扶持了一些有实力、有能力、有抱负的少数民族同胞作政策宣讲、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团结,涌现出创新创业典型土家族妹子王学先、彭泽红,江苏省人大代表壮族女工梁永熙,市政协委员白族女工杨金水、朝鲜族老师金桂月。通过政策引导与典型引路,引导各族群众在高质量发展的潮流中大展拳脚、大显身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海安市委统战部供稿)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