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邱国义:在多党合作道路上建诤言、觅真知

2022年09月16日 17:09:16 | 来源:常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邱国义,男,1936年生,江苏常州人,曾任致公党中央秘书长兼组织部部长,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十届委员。他在2008年退休后,不顾七十多岁高龄,参与《中国致公党简史》《中国致公党章程》《中国致公党党员读本》等书籍编辑修订,编写民主党派干部培训教材,为进修班和培训班学员讲课,在致公党党史研究、多党合作和参政党建设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结缘致公 一片初心践使命

  193610月,邱国义出生于常州城内西瀛里的一户商贾世家。那时,经商的父亲也许未曾想到,自己的大女儿参加新四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小儿子又投身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同样发挥作用、干得出彩”。

  19547月,邱国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天津大学。1970年至1990年,他历任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电气系副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推荐和时任致公党中央主席的黄鼎臣、安徽省委统战部相关领导的动员下,邱国义正式加入致公党。1990年,邱国义调入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工作。从此,致公党成为邱国义履职尽责、彰显作为的大舞台。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邱国义曾三次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作大会发言,围绕“深入扎实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建言。在中南海举行的朱基总理听取十名政协委员建议的座谈会上,邱国义提出“运用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做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的建议,并在人民日报首版刊登。邱国义在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参与华侨农场调查、维护华侨农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二、笔耕不辍 党史研究成果丰

  由于时间久远、处在海外、环境复杂、经历曲折、缺乏史料,致公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记录严重缺失。在致公党党务研究委员会的组织下,邱国义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致公党党史研究和编纂的重任,参与编辑了《致公党简史(1925-2009)》(第二版)《致公党党员读本》等重要书籍。他花费大量精力收集史料、深入探讨、纠错补缺、去粗存精,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起草了致公党早期重要历史人物的客观评述,为致公党党内同志了解和研究致公党有关历史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2年在筹备致公党十四大时,邱国义已退休几年,但在致公党中央组织部推荐和致公党中央委托下,他义不容辞担任《致公党章程》修订工作组组长,并负责修正案的主笔起草工作。他对《致公党章程》中增加或删改的内容都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不断协调修正案各章内容的关系,力求使修正案更为妥帖和完善,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上下求索 绘就最大同心圆

  开展理论研究是参政党推进自身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邱国义沿用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立足多党合作的丰富履职实践,遇到问题则用心思考,有所发现即探索规律,理清思路就一写为快,先后撰写并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中国统一战线》等十余种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近百篇。2011年,他整理汇集了多年来发表的文章,编辑成《参政路上觅真知——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文集》,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由于邱国义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论著在致公党内和统战系统有一定影响,他常常应邀去中央统战部、中央社院举办的进修班、培训班,致公党中央有关工作会议和培训班以及致公党各省、市级会议和培训班讲课。他还受中央社院委托,以中央社院兼职教授身份,到地方政协给新一届委员讲课。在退休后的十年中,他在各类进修班、培训班讲课达60余场次,讲课的足迹遍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对于邱国义来说,家乡常州始终是根植心底的一份眷恋。近年来,他数次携夫人回常州走走看看,感受家乡发展变化。20215月,在致公党常州市委会领导的陪同下,耄耋之年的邱国义参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在青果巷里的“致公之家”泓德堂与致公党党员们畅叙乡情和党派情谊,并为党员们作《中国致公党历史概况》专题讲座。

  从大学教授到党外干部,面对这样的身份转变,邱国义说:“我从科学技术的专业岗位调入致公党中央从事党派工作,不是来做官的,而当作转入了一个新的专科领域。”任职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部长期间,他心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那份严谨、务实的态度,在多党合作道路上建诤言、觅真知,积极发挥致公党全党的群体作用,为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