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邗江区竹西街道发挥“四好”功能 彰显民族一家亲

2022年04月18日 18:04:09 | 来源:扬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邗江区竹西街道瓦窑村积极打造“红石榴家园”,设立志愿者服务站、温暖时光阅读区、红石榴工作室、小石榴籽学堂等,并在二楼打造了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的多功能室,充分利用小区内一廊两亭,打造第二阵地积极开展活动和贴心服务,为辖区各族人民打造一个信息互动、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活动平台,为周边群众营造和谐的民族一家亲氛围。

  宣传教育不停歇,传递政策“好声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阵地“红石榴家园”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实在举措。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聚合力、项目建设强基础、民族团结促和谐、乡村振兴惠民生、社会治理保稳定”这一主线,立足“党建+”,成功创成市级“红石榴家园”。今年,瓦窑村着眼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及工作制度,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专人担任民族工作联络员,加强对瓦窑村少数民族群体的帮扶和服务工作,从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积极关心和切实帮助。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电子大屏等拓宽宣传渠道,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家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民族政策宣讲”等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和工作人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营造积极学习、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增添民族新亮色,推动建设“好阵地”。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彰显实效”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完善阵地建设,力求做到阵地筹建和活动开展同步启动,为村级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自创成市级民族工作“红石榴家园”起,瓦窑村积极创新思路,对阵地建设提档升级,阵地内通过心理疏导、公益阅读、民族团结主题等板块真正惠及民生、为辖区各民族同胞搭建民族大舞台。紧抓阵地建设,强堡垒增活力。整合夯实各方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小区内一廊两亭为载体打造“红石榴家园”统战阵地,设有会议室、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等,打造集交友联谊、教育培训、读书阅览、体育健身、文体娱乐于一体,包容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平台。

  民族团结一家亲,积极开展“好活动”。依托“红石榴家园”阵地,找准民族团结进步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定期组织立足各民族群众的主题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开展了共植“同心树”、“认识少数民族”手绘、“童声学党史”、古筝培训班、等让各民族群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活动。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民族知识讲堂”活动,通过课堂教育、展牌展示,让广大群众认识少数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群体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抵制邪教活动,宣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各民族之间和合共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举办“童心向党 爱我中华”少数民族青少年系列活动,让各民族的青少年在学党史、交朋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充实与爱,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涓涓细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旋律久久回荡。

  践行使命与担当,实施贴心“好举措”。坚持把“群众需求、志愿服务、为民服务”作为评估标尺,大力营造团结进步环境,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积极推行民族服务“四个一”工作法,即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联系卡、一月一入户、一季一联谊,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从“外来客人”转变成“城市主人”,培育各民族常态化“共融”氛围。同时通过吸纳辖区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成立巡逻队、帮扶队等志愿队伍的炽热能量来拓展有效服务途径;紧贴少数民族群众需求开展多元服务,不仅包括健康义诊、政策咨询等常规项目,还致力于解决少数民族邻里纠纷等促进常态化运作、高效化服务,以此提升志愿服务效能。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落实民族团结各项惠民政策。建立起以“志愿服务拓面+党的惠民政策兜底”的民生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政策宣讲,并在就医、就业、子女就学、矛盾调解等方面提供帮助指导。

  (邗江区委统战部供稿)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