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区阳江镇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85人,主要涉及苗、壮、瑶、土家、傈僳、回、彝等20多个少数民族。近年来,阳江镇以“三坚持+三促进”模式,推动全镇民族团结开出进步之花,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
一、坚持高标准定位,促进民族团结阵地建设
为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阳江镇坚持高标准定位,充分发挥民族团结纽带作用。2020年6月,在临湖村打造“红石榴家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地,整合资源,配备了红石榴书屋、道德讲堂、妇女儿童活动室等设施,通过政策宣传、文化引领、医疗卫生、扶贫帮困等多方面服务各民族群众。2021年9月,阳江镇又在集镇所在地保城村新打造了“红石榴家园”,并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引领带动,促进民族团结活动开展
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阳江镇坚持引领带动,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等各项活动穿插其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五个认同”主题教育、“中华民族一家亲”关爱帮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介会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等活动20余场,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融合。今年以来,阳江镇在集镇、19个行政村、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悬挂横幅300多条,张贴标语800多条,选树各民族先进典型案例100余例。
三、坚持民生改善,促进民族团结开花结果
阳江镇始终把民生改善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着力打通服务各民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对潦田、永丰、丹湖、官城等4个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行政村进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成“四好农村路”2.35公里,铺平各族群众增收的“致富路”。紧盯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对辖区学校、医院、企业等深入调研考察,在中心幼儿园增设托位,减轻家庭二孩、三孩育儿及教育的负担,新建村级卫生室5家,解决群众近距离“看小病”的需求。同时,通过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等方式,促进近2000人就业,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下一步,阳江镇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红石榴家园”的服务功能和效应,精准对接各族群众需求,切实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