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生祠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通过“打造一个基地、搭好两个平台、构建三个机制”,不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力度。
打造创建教育基地。积极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在“刘国钧公园”打造动静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角”,这里成了各民族同胞休闲学习的“打卡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国钧故居”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馆”“微”阵地,使之真正成为各民族同胞心中共有的精神家园;紧扣“党史教育一号专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讲活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有型有趣、有声有色。
搭好宣传引导平台。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切实拓宽宣传渠道,促进宣传教育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走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内容,倡导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良好氛围,增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搭好联络联谊平台。利用“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活动促进交往交流,邀请各族群众共聚一堂学“四史”、学民族团结小知识;观看红色爱国影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包粽子、送春联、庆元宵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构建网格管理机制。将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构建民族工作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镇20个村(社区)配备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协调对接、管理服务等工作。在镇为民服务中心为少数民族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设立“‘红石榴’志愿服务站”,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服务。
构建联动协调机制。镇统战(民宗)部门主动与中心校、卫计、民政、司法等单位协同配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通报情况、分析问题、部署工作,并通过多方联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就学、经商、医疗、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加强与信访、综治、派出所等部门的协调,定期排查民族领域矛盾纠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维护好少数民族同胞的合法权益。
构建诉求畅通机制。开展镇村统战(民宗)工作者“1+N”连心活动,每位统战(民宗) 工作人员对接联系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定期走访慰问,征询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红飘带’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作用,把“群众找上门”延伸为“服务送上门”,第一时间为少数民族同胞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