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沟,位于靖江市季市镇安武村,是安武村三个自然埭之一,此处水网密布,绿树掩映。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和靖江东片抗日根据地巩固的需要,靖江县党政军机关移驻到靖江长安市湾腰沟(今季市镇弯腰沟),与如皋的地委、专属、军分区连成一片,成为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唱响了靖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轰轰烈烈的革命史诗,被誉为“靖江小延安”。
“三三制”凝聚统一战线
1940年7月,新四军挥戈东进,到达靖江一带沦陷区,明确了“发动群众,建立县区乡政权”的任务。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苏北指挥部向靖江派出了工作队,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 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号召大家组织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团体,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央指示,抗日民主政权要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工作队指导下,靖江的区级“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相继诞生。1940年8月,靖(江)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并召开成立大会。靖江县县长刘万里作就职讲话,宣读了《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宣言》。各界代表热烈拥护“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会后,向全县张贴了布告,全县人民欢欣鼓舞,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豆子法”彰显选举文化
县区抗日民主政权初步建立之后,对乡、村政权采取“基本不动,个别调整”的办法。一般的仍任用原来国民党时期的乡、保长,只对个别思想反动、民愤较大的作了调整。结果那些旧的乡保长,绝大多数与地主、富农、资本家以至伪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产党的一些重大政策,如“双减”,征粮和税收,锄奸与反霸,以及司法判决等等,往往到了乡、村就不易贯彻执行。随着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反“伪化”斗争、“双减”运动的深入开展,农抗会、妇抗会、民兵、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的普遍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深深感到,旧的基层政权和保甲制度束缚着人民群众的手脚,阻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改造基层旧政权。
靖江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及时作出“改造旧政权、实行新乡制”的决定,并于1943年8月派出工作组在长安区安武乡(今季市镇安武村)进行新乡制的试点。先在党支部、群众中宣传动员,接着进行选民登记。除反革命、汉奸外,凡年满18周岁,一切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及文化程度,均可登记为选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乡长候选人,只提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廉洁奉公,能为群众办事,服从上级政府领导”等几个条件,具体人选由选民充分讨论。凡提名比较集中的人,都可以做乡长候选人,并出榜公布,实行差额选举。
考虑到多数农民不识字,选举时,让候选人背对群众,在每个候选人背后放一只碗,选民们手里拿着豆子,依次上台,把豆子丢在自己“中意”的那个候选人的碗里。这个办法,群众称为“豆子选举”,它充分体现了选民的意愿。选民和被选人不“照面”,不选谁也不会扯破情面。选民们对这种选举办法十分满意。选举结果,共产党员刘少卿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长安区安武乡乡长。新乡制试点的成功,结束了长期以来地主阶级统治的历史,使世世代代受欺凌的贫苦农民走上了政治舞台。
推行新乡制期间,著名民主人士邹韬奋到靖江考察,盛赞:“从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先生没有解决得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在这里,我真正看到了民主。”
县委、县政府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后,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新乡制工作。随着新乡制的全面实行,彻底改造了旧的基层政权,从跟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乡保制度,把基层政权真正掌握在群众手里,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维护群众利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政会”构建民主格局
参政会是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机构,当时条件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最好的统战形式,对政府起监督、协商、协助作用。
党中央和苏中区党委指示,抗日民主根据地县以上政府都要建立参政会。1943年10月,靖江成立县参政会的条件已具备。为了严格按“三三制”的要求办事,尽可能地把开明绅士、知识界、工商界的代表人物选进参政会,县委先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再教育;接着,县委与党外人士协商,选举产生了县参政会。当地著名的知识分子代表、大地主、地方士绅等都当选为委员。10月,靖江县首届参政会在湾腰沟(今季市镇弯腰沟)召开,到会参政员和代表共120人。会上,参政员和代表对军事建设、减租减息、新乡制、财政、文教、司法、贸易、锄奸、婚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在整个抗战期间,县区领导很重视党的统战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制定的政策和策略。参政会不仅监督政府工作,也对个别委员的不法行为进行斗争。对地主分子和上层人物的政治态度,经常进行研究,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对待他们,使他们能够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办一点好事,为抗日战争出一点力。对少数顽固地主,只要他们不勾结敌伪,就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在必须进行斗争的时候,也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
大地主盛今亮反对减租减息,欺压佃农,有民愤,但他不投敌,有民族意识。凭这一点,县委还是热情接待他,教育他。他是个“大炮”,好提意见。讲得对,县委接受;攻击共产党,县委就批他、斗他。最后,他也不得不服输认错。他的一儿一女秘密离家,去“抗大”学习。他气呼呼地找县政府,说县政府把他的儿女“勾引”走了。县委书记杨源时对他说,你的儿女秘密出走,是去参加抗日的,正说明他们比你进步。你自认是抗日的,但开明的程度还不够。他只好连连说:“共产党真有办法!”这个全县有名的大地主,经常出入抗日民主政府之门,还出任县参政会驻会委员,对团结、争取整个地主阶级参加抗战,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还有季市的中医周春芳等医师,只要党政军人员向他们提出要求,就马上来治伤、治病、接生。他们不顾生命危险,不要报酬,一心一意为抗日战争、为革命事业服务,极大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回望历史,继往开来。如今,这里已建成弯腰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提供了一个穿越时空交流的现实载体,传承了弯腰沟抗战史上风雨同舟的统战精神,为做好当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智慧源泉和不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