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同心共织四张网 校地同迎石榴红

2021年09月18日 11:21:23 | 来源:南京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栖霞区辖区范围内高校云集,少数民族师生众多,校园内共有9家民族餐厅。栖霞区委统战部与驻区17所高校积极探索创新校地联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机制,形成“共织四张网,同迎石榴红”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搭建党建共同体,同织工作网。网格化基层党建是栖霞的一张名片。以网格为平台,形成校地党建共同体,攥起民族工作合力,是栖霞区基于党建引领落实属地责任做好高校民族工作的重点尝试。纵横联动建网。将驻区高校纳入街道、社区网格,建立驻区高校专属网格,在高校内建立“大学——院系学工——班级——宿舍”四级民族网格管理,校地联合按社区、高校、志愿者队伍等设立若干个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作职责进网。明确寓管理于服务的网格工作定位,提出每个网格都是综合服务窗口。每名网格员既是管理员、更是服务员,在开展网格巡查的同时,不仅做好常规工作,更注意收集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需求,并通过工单流转的方式,高校和驻地在第一时间回应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办理。业务指导下网。区委高度重视民宗工作理论业务培训,多次邀请省社科院、市民宗局等单位权威专家走上区委中心组学习讲坛,并推动民宗工作纳入基层书记培训班,集中轮训了全区所有社区书记。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50余场、覆盖5000余人次。

  二、搭建需求共同体,同织服务网。区委统战部整合高校资源,积极推动校地资源互补,探索校地民族工作“双向服务”机制。服务院校开展“校企对接”。针对高校各民族学生的需求,校地联办“校企对接会”,成立了南工院就业实习基地。南京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和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实习就业合作协议。成立“区工商联大学生创业导师团”,聘请新浪江苏总裁杨建良等2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各民族大学生创业导师。服务驻地建立“专家人才库”。注重发挥高校资源,建立“专家人才库”,积极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将高校民族工作和服务驻区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民企”活动,在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不断在民企中增强“五个认同”,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每年召开一次高校民族工作专家座谈会,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意见。共驻共建打造“民族阵地”。校地联合开展“红石榴家园”创建活动,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打造了栖霞区驻区高校首个“红石榴家园”,并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同设立十余个民族学生法律服务站、就业帮扶站。

  三、搭建宣传共同体,同织引导网。校地宣传联动,构建“联合发声”机制。一是请进高校讲。常态化开展《民族政策法规校园巡讲活动》,将民族工作纳入高校基层支部书记主题课培训内容。共同编纂漫画、动画和网络热点的宣讲材料、打造自媒体平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每一个高校师生心田。两年来,已在8所高校开展巡讲8场。二是走出高校宣。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全国首家“一网情深”党群学校,与12所高校共建共办仙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大学”,大学教授、社区干部、网格人员、党群志愿者纷纷走上讲台,街道“一网情深”党员群众“六进”巡回宣讲队,大学生和党群志愿者的原创锣鼓三句半、群口快板等,源源不断将民族政策法规送进千家万户。三是培育典型领。鼓励高校选树标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挖掘一批“优秀典型”,树立一批“标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弘扬民族一家亲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在驻区高校联合开展“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宣讲会”,让优秀少数民族学子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实现了正面引导。目前已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4期。

  四、搭建安全共同体,同织防护网。校地携手,共同筑牢“安全防线”。法治氛围校地共建。以网格为单元,整合高校教师、律师、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开展民族知识讲座、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各类社会服务,切实浓厚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防范风险校地同担。每季度召开一次校地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发挥网格巡查机制作用,把防范境外渗透、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等责任压实到网格。问题处置校地联动。在仙林等高校集中地区,借助栖霞区“4+4”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区、街、社区与网格分级联动,先后数次圆满化解涉少数民族群众的纠纷。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