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事多,工作规范化建设依然在路上,这是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现实画像,云龙区委统战部因实制宜,激活全区统战资源,探索“项目品牌化”工作思路,将务虚工作和具体项目结合起来,让工作更有抓手,有的放矢。
一、抓实,让品牌化项目有的放矢。
结合云龙实际,坚持“两个争当”,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部署要求,确立了一批特色化项目。客观选题。将统战工作细化成14个具体条线26个命题,面向全区8家街道办事处和7个民主党派、无党派及相关统战社团开展“选题征集活动”和“立项线索征集活动”,最后确定了第一批18个活动、基站方案作为初步意向项目。充分论证。对入围的项目,召集统一战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分析,对现有资源和可挖掘信息,多部门论证其可行性。结合新阶层工作提出的社区共建方案-“云社YS”,从社区行政治理功能、资源配备,到办公区域功能划分,以及组织、人大、政协、妇联等部门具体需求,再到具体设计、建设、经费投入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力求保证每个项目的实施不留死角。现场定项。对论证可行的项目,分别召开8家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和7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主委、副主委座谈,结合其自身资源优势,分别选定1-2个项目作为办事处和党派的统战亮点项目,并签订意向计划书。区委统战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赴现场实地考察,联合项目负责单位一起制定基本工作方向和实施框架,正式立项。
二、抓“代表人士、点位、特色活动”,让品牌化项目整体有序。
做好统战工作就是要建好站点、畅通代表人士联系渠道、让统战活动丰富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守好政治底线。代表人士工作是圆心。“做统战工作,就是做代表人士工作,就是把统战对象转变成统战工作人员,让他们去影响、联系更多的统战对象”,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练月琴曾说过。云龙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近4万余人,加上民主党派人士、非公和民营经济人士、宗教界人士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等百万以上,人数众多、行业分布复杂、所处社会阶层和影响力也各不相同,在品牌化项目设计中,紧扣主题,率先联系一批统战代表人士,并重点将他们培养成项目参与的骨干力量。基站建设是圆域。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最大难点、痛点就是没有活动地点,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在活动时间、参加人员等方面给活动组织带来了很多限制。云龙区委统战部提出了“共建”的基地建设理念,并将其作为品牌化项目实施的主导思路,融入到社区、楼宇、企业和园区中。新阶层“云新慧”项目中,通过将项目设计方案和云龙区电商园整体设计融为一体,同时联合电商园的企业、民盟云龙支部、区工会等部门达成共建方案,制定共建项目书和工作计划书等,不仅丰富了基地的内容,还为新阶层人士和外界联系搭建了平台。特色活动是圆周。活动是扩大共识,凝聚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将统战对象有效组织起来、联系起来的重要载体。根据品牌化项目和承建单位的具体情况,策划了一系类特色活动,如“青年英才培养论坛”,“新侨服务招招新”等,用活动为基地带来更多的人气,提升统战影响力。
三、抓制度建设,让品牌化项目落地生根。
“要真正将统战工作服务于社会发展,要真刀真枪的将工作措施、将活动落地生根”,区委统战部联合各创建单位,制定了实施细则和责任制度、经费计划等,确保每个项目有效落地。细化具体要求和时间结点。每个品牌化项目,都严格按照代表人士培养、基站软硬件建设、特色活动开展三个方面制定具体方案和要求,明确时间结点,将项目周期分为4-6月为设计建设阶段,7-8月为指导督查阶段,9-11月为组织考察、验收阶段,同时要求将各类活动贯穿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完善项目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人。每个项目成立工作小组,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人、工作职责和经费渠道。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统战品牌化项目与全区大党建考核联系起来,并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量化指标,同时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督查通报机制,不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考察和通报,并根据督查情况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面保障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