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联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等困境。为此,中央和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在上海市委统战部指导下,市工商联牵头探索建立“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各方协力打出“组合拳”,推动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共服务企业10043家,贷款金额439.1亿元。
一、汇聚资源完善机制
一是及时响应形成服务合力。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发布支持防控疫情服务企业“28条”、金融“26条”等政策,各区也提出了财政、税收、金融、社保等支持办法,为民营企业脱困奠定基础。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和市工商联第一时间印发《关于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支持本市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通知》,组织发动行业协会商会排摸企业融资需求,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赋能。
二是统筹协调搭建工作平台。今年3月以来,发挥统战工作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优势,上海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担保中心)等部门以及381家协会商会、18家金融机构和民营中小微企业建立“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性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中间组织提供信息服务、银行进一步降低风险、企业进一步增强信用,共同打通金融政策惠及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狠抓落实推进机制运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先后主持召开专题会、推进会;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推动;各相关职能处室密切对接,推动机制落地见效。围绕完善机制运行,形成《“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工作规程》,建立定期会议、跟踪推进、协商研究等制度安排,确保四方合作机制在企业融资中发挥实效。
二、各展所长成效初显
一是行业协会商会巩固改革成果主动作为。商协会发挥自身熟悉行业、了解企业的优势,以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和创新转型等会员企业为重点,首批梳理汇总715家企业融资需求,并向市担保中心进行推荐,积极开展融资落地情况跟踪服务。餐饮、医药、科技等一批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加强与银行的协调联系,提供行业专业意见,为企业增信。
二是政策性机构发挥优势开辟通道。市担保中心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采用优先受理、远程服务、批次担保等方式提供融资担保,并给予利率优惠。今年以来,审批通过担保项目8602笔,担保贷款额246.05亿元,同比增长47.8%。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发挥政策性保险优势,今年以来,服务中小企业近6700家,支持出口金额46.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
三是工商联当好桥梁纽带提供支撑。市工商联分别与建行上海分行、上海农商银行签署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300亿和500亿专项信贷支持;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等5家银行签署中小企业专项支持产品合作备忘录,提供总计122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并将银行金融服务模块嵌入“企业呼声直通车”网络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集中网上测额申贷服务。
三、银企对接助力发展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协同。四方机制积极引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等专业部门力量,相关单位定期会商合作机制进展情况;搭建由市担保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及各银行普惠金融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金融服务团,开展签约、咨询、培训等各类服务,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与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合作。
二是强化产业发展协同。市工商联与市生态环境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并与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签署支持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协议,加大对重点绿色产业企业和绿色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综合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积极探索通过“银税互动”为军民融合企业融资增信提供服务,重点推出担保、信用、保理、投贷联动等4类融资模式,降低融资准入门槛。
三是强化会银合作协同。各金融机构与行业协会商会以四方机制为依托,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与上海浙江商会进行战略签约,为商会会员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上海农商银行与医药、道路运输等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对接,对于推送清单内企业融资需求快速响应,并参照相关政策予以优惠利率,减免相关金融服务收费。
四、创新试点市区联动
向各区印发《关于推进“政会银企”四方合作,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通知》,探索形成四方合作机制市区联动效应,推动政策惠及更多民营中小微企业。目前,全市16个区已全部建立合作机制,并向街镇商会延伸,已覆盖283家基层商会。各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机制和做法,有的区搭建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平台和专门队伍,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有的区实现名单推荐、资质审核、融资担保、贷款落实和跟踪服务等闭环式管理;有的区与金融机构强化合作,结合区域产业分布、行业特点制定专属金融产品;有的区探索开展市担保基金委托下沉、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专项和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创新方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政会银企四方机制发挥作用。即在“点”上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信用评价试点和各区创新试点,在“线”上以行业产业为切入口,探索金融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面上进一步发挥“政会银企”机制作用和统战工作优势,强化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