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以创建助力发展、以发展赋能创建 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

2020年11月26日 15:15:22 | 来源:苏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自觉将创建工作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创建助力发展、以发展赋能创建”,凝聚起25万少数民族群众投身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磅礴力量,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

  一、以“规划”提升规格,着力优化创建工作的总体布局

  一是坚持党委统揽,高起点谋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紧密契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方向,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团结合力、创造和谐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民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兼顾“好看”与“实用”,突出“特色”与“长效”,将创建工作与党建阵地、公益慈善、民生服务等基层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不断发挥创建工作服务中心、助推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高规格布局。201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创建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工作全力推进。2020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了统一的协调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依据、责任有人担、工作能落实。

  三是开展创先争优,高标准推进。2018年起,全面推进“苏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制定“示范基地”八条标准,设立“以奖代补”专项经费。通过自主申报、县市推选、考察审核的方式,两年来累计评选命名41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强化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互观互学互评”,组织创建单位在相互观摩中看差距、找不足。创建活动与年终评优考核相挂钩,激发起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创建、投身创建的内在动力。

  二、以“常态”构建长效,持续培育创建工作的“金字招牌”

  一是立起一批“主心骨”,让创建工作的主力军越建越强。毛主席说“方向确立了,干部是决定因素”。近年来,苏州市高度重视对民族工作干部的培养。一方面,建立基层民族工作干部培训机制,每年至少两次分批分层组织民族工作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培训,全面提高基层民族工作干部开展创建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每年举办民族政策宣讲会、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开展民族工作课程进党校、进机关,有力提高了各级干部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大批对民族工作有感情、对创建工作有方法的年轻干部成长起来,成为推动创建工作的中流砥柱。

  二是培育一批“高颜值”,让创建工作的主阵地越筑越实。坚持重心向下打牢基础。强化社区、学校、企业、机关、部队、宗教场所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作用,通过打造“实体化”的创建阵地,普及“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宣传行动,将创建工作在基层扎根,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吴江芦墟小学、姑苏区金阊街道等一大批创建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形成了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各市区成立民族团结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充分整合优质资源,搭建服务平台,设计服务项目,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触角不断延伸。成立于2015年的吴中区玖玖公益组织,五年来累计筹集善款500多万元,资助了2200多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完成学业。昆山市“朱大姐工作室”调解少数民族矛盾纠纷70多起,帮助300多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就业创业等问题。

  三是塑造一批“好榜样”,让创建工作的金招牌越擦越亮。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好苗子,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创建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十八大以来,7家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以宫长义、田太促、格桑曲宗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以苏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朱大姐工作室、玖玖公益组织为代表的一批热心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创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疫情期间,苏州市少数民族同胞、民品企业、少数民族企业通过不同形式捐款捐物达上千万元。

  三、以“民生”换得“民心”,不断发挥创建工作的惠民作用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主题,让25万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苏州,共创美好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苏州市深入挖掘创建工作的内涵,不断拓展创建工作的外延,坚持创建工作与扶贫扶智相结合,与惠民惠企相融合,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同胞。

  一是让城市近悦远来。来了就是苏州人!这是苏州市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的庄严承诺。助力创业就业,以政府资金补贴的方式为15000多位少数民族外来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介绍服务。先后为1000多名少数民族外来人员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服务,并给予定额补贴。帮助融入城市,市、区两级在来苏少数民族经商人员中开展8期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帮助500多位少数民族同胞学会说汉语、掌握政策法规。每年开展“清真拉面示范店”评比活动,帮助全市拉面店不断提升经营能力。

  二是让生活美美与共。合理布局清真饮食网点,落实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居民同等享受惠民殡葬相关政策。积极做好新疆内高班的管理和饮食等服务保障,20年来共培养了4000多名新疆籍学生,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天山南北。发挥新疆驻苏工作站、西北联络组的服务管理作用,构建市、区、街道+工作组+公安“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机制,在创业就业、积分入学、医疗救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指导。建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累计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324起。

  三是让远方令人向往。举办4期面向贵州铜仁少数民族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红石榴伙伴”活动,150多名优秀小学教师通过活动来到苏州培训学习,拓宽了思路,提升了教育理念。持续三年组织苏绣工艺美术大师多次分批前往新疆、内蒙、云南、四川等民族地区进行刺绣技艺指导,传授刺绣技艺,为提高地方贫困妇女收入、改善生活提供帮助;主导苏州弘化慈善基金会对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开展的“红石榴籽工程”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6万元。吴江华佳集团组织云南曲靖市上千家少数民族群众家庭规模化养蚕,大幅度提高了2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支持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贡献。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