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首期结业

2019年08月29日 16:42:02 | 来源:常州市工商联宣调处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常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是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首轮项目实施三年来,常州市工商联与上海交大安泰学院通力合作,协同各辖市区、各部门、各有关在常高校,扎实组织,认真实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自2017年9月全面启动以来,共开办2个“领军型企业家”百人班、12个“成长型企业家”千人班、30个“经营管理人才”万人班,累计对4369人进行系统培训,结业率达79.66%。举办常州市“民企管理升级”系列公益培训104场次,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及民企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累计1.4万人次参加。通过培训,企业家的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创新发展动能、现代管理水平明显增强,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常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获评2018年度江苏省工商联系统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亮点工作、常州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优秀案例、常州市机关作风建设“百项优质服务事例”、2018年度常州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作为“助力地方经济实现转型跨越”的典型案例被上海交大《中国商学院管理思想践行》一书收录。2019年7月7日《新华日报》以《常州:“百千万工程”花繁叶茂》为题进行专门报道。2019年3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带队来常调研,对常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9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立带队来常调研期间,认为这项工作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企业效益,“值得在全国推广”。

  一是增强了民营企业家对党委政府的向心力。“百千万工程”通过教育引导学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善于运用资本市场,精通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国际化、职业化民营企业家和管理者队伍,成为“新时代的实干家”,更好地支撑了“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打下了良好基础。部分优秀学员积极发出倡议,呼吁学员们弘扬诚信传统美德、营造商务诚信环境、建设诚实守信社会,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做爱国诚信守法有德的新时代常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中吴网、“常州政企通”微信公众号、“常州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等多次报道企业家学员典型事迹,培养了一批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非公经济人士作为工商联事业的骨干力量,促进了商会建设与会员队伍建设相辅相成,民营企业家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向心力明显提升。

  二是探索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常州模式”。项目开展过程中,聚焦常州本地行业、本土企业关注的热点内容,通过优势课程引导、特色教学启示、创新案例互动,推动了本地企业和本地高校的交流互动,打破学员认知局限,扩大了“知根知底的朋友圈”。据粗略统计,学员企业分别来自新材料、环境科技、电子电器、化工制造、建筑工程、餐饮食品、商贸销售、汽车零部件、广告传媒等多个领域,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化的显著特色,充分利用常州大学、河海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院校承办万班项目的契机,深入开展各种产学研对接活动,达成了多项合作。如:个别学员企业携手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公司推荐高职称人员担任基地导师,协助学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协助公司编制发展战略、提供运作指导、培养定向人才。以“百千万工程”为平台,学校与学员企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河海大学MBA讲座、论坛活动、科技成果展向万人班学员开放,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业协会的学生和导师不定期参访万人班企业,开展思想交流和市场调研。还有部分学员企业与常州工学院签订百万元技术研发合同、产学研协议,企业相关负责人被聘请为学院产业教授。市工商联就《培育本土年轻企业家队伍,打造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制造业发展升级,为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增添新动力》等课题,与常州工学院合作开展调研走访,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相关课题研究。

  三是强化了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从广大民营企业家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帮助企业家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推动民营经济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由粗放增长向创新驱动转换,由“制造和产品导向”向“创新和资本双轮驱动”转变,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提升了能力水平、对接了平台资源、转变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客户网络。学员们通过企业互访、参观学习、项目路演、产品合作等各类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企业间合作共赢,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400多位学员开展问卷调查,68.88%的学员反映本次学习对自己的经营理念“非常有帮助”,39%的学员管理行为有了“显著改变”,34.85%的学员反映本次学习对企业业务发展“非常有帮助”,24.07%的企业上市获得融资或与同学之间开展了项目合作,9.96%企业利润有15%以上的增长。企业反映,参加过“百千万工程”培训学习的学员综合素质高,岗位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在人才流动中广受欢迎。学习期间,一些学员企业在主板或者新三板上市,百人班学员企业与同学企业开展新材料、环保方面的合作;另外,一些汽车用品与电子行业、房地产公司与装饰公司、医药医疗与运输服务企业、餐饮企业与上游企业、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等均有大量合作洽谈。学员反映课程内容扎实,有些可以直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比如,个税征收政策调整后,20余家企业采用财税老师的建议对工资发放体系进行调整;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一些进出口公司及时采纳老师建议,做好应对策略。

  四是搭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服务平台。通过深入理解、有效运用“引思想、给方法、通信息、送政策、搭平台、连资源”理念,项目整合了上海交大、常州市委党校以及常州本地四所高校的专家智库资源、科研资源,政府各部门的政策资源,民营企业的行业资源、企业资源、学员资源等,为学员搭建了全面有效的发展平台。通过组织3批近200位学员参加“产学融合,走进交大”活动,深度走访交大材料、机动、船建等学院,考察机械系统、发动机精密制造、海洋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加强民营企业家和科研院所的互动交流,帮助学员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思维纬度,实现产业对接。一些文化类、服务业类学员企业主动搭建公益交流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激发活力。交大产研院、上海跨国采购中心、中兴通讯高管、江苏省外办等多位专家学者的分享,为学员对接院校研究资源、获取“一带一路”资讯畅通了渠道。

  五是助推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百千万工程”的培训招生、授课讲座为契机,市工商联以及各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家建立工作联系,结合课程进度,举办12场次常州企业政策解读专题课程,邀请常州市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税务局、人社局、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企业家分享最关心的政策信息,为企业讲解国家产业导向、行业发展趋势、金融财税政策等,与广大企业家开展交流互动。《常州市人才政策及主要做法》、《开放型经济政策宣讲》、《推进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型及相关政策解读》、《非公经济领域重要政策解读》等课程深受学员们欢迎。这种长期性、经常性、精准性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政务服务更加“阳光化”,使民营企业增加了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为全市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广大学员通过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构建了新常态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六是锤炼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能力。“百千万工程”承担着组织“千军万马”进课堂的任务,承担着政府项目工程的高标准严要求,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组织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联席会议分工,履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相关职责,做到信息互通、形成合力。与各辖市区统战部、工商联,各街道统战委员、基层商会负责人等及时沟通,做好宣传发动、招生报名、学员筛选、情况汇总等工作。工作落实过程中,得到了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干净廉洁。同心协力,围绕工作目标积极建机制、优举措,走基层、进企业,加班加点,有序完成了数万人、184个学习日的教育培训任务。工作推进创新务实,以点带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创新举措,化解工作过程中的节点难点。武进区创新进行万人班课程安排,前期沟通听取一批企业意见,收集企业感兴趣的课与交大课程表进行对比,部分课程根据企业需求,由交大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来上课,这样的“订单式培训”回应了企业需求,反馈良好。金坛区优化万人班办班思路,争取区级财政配套28.8万元,免收学员所有费用,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特点,采取大班教学、小班管理的模式,学员到课率在85%以上。天宁区针对辖区内纺织行业集聚的特点,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对接,立足企业需求,创新开办了“纺织班”,受到企业欢迎、报名踊跃,仅华利达集团就选送144人参加培训。

  常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源于党委政府的高瞻远瞩和顶层设计;植根于广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既体现了新时代政府的更好作为,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学习和互动的平台,是各地、各部门、各有关院校合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同成果,也是支持和推进新时代工商联事业发展的创新举措。

  (联系人:常州市工商联宣调处姚旭,电话:051981660615)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