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红:昔日“打工仔” 今日“扶贫带头人”

2018年08月21日 10:43:11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周善红,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党总支副书记、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全国创业之星、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等殊荣。

  “我代表寿宁县26万人民,感谢周董事长和万顺集团多年来对寿宁县下党乡经济发展进行的帮扶和作出的贡献。”8月7日下午,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考察团一行专程来扬拜访万顺集团,该县县委书记汤孔忠拉着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的手,诉说脱贫攻坚战给下党乡百姓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     

  在万顺集团内的扶贫办公室,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万顺集团的发展历程,得知周善红32年前还是一名打工仔,在创业成功、企业壮大后,用于公益慈善和产业扶贫资金达到6000万元,对这位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报的精神连连点赞。     

  周善红说,40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就是从不辜负人。个人事业做得再大、企业发展得再好,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活水”,人不能忘本,必须回报社会,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

  感恩改革开放,产业扶贫,回报人民。周善红,富而思报,因善而红。

  1、从落榜生到打工仔 

  敢为人先,用打工一年的积蓄买下生产队第一台电视机     

  【时光穿越】“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1987年中秋节之夜,《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声从江都区丁沟镇腾飞村孟林组的农家小院飘出,黑白电视机里正播放着香港武侠片《霍元甲》,庄邻挤满了院子,有的甚至爬到院墙上。     

  这个小院,就是周善红的家,这台黑白电视机,全生产队第一台,也是周善红用打工一年攒下的积蓄买下的。周善红父亲是生产队长,自打电视机进了家门,每天晚上,小院内门庭若市,周家一下子“长了脸”。     

  这个“穷小子”一年能挣一台电视机?乡亲们疑惑、羡慕之外,还担心他是个“败家子”,不会当家过日子。     

  同样是学徒工,为什么周善红挣得多?家里盖房子急需要钱,为什么买了中看不中用的电视机?     

  周善红深情回忆说,那个年代,农村青年要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要么考上大学吃国家饭,要么出去打工混碗饱饭。周善红1986年高中毕业,父母无力供他复读,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大城市打工。

  改革开放初期,江都丁沟及周边乡镇农民纷纷走出去,从事汽车钣金、防腐工程、建筑施工等行业。18岁的周善红随着同村青壮年来到山东潍坊,成了一名钣金学徒工,每天兢兢业业学艺、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下班了、放假了,他就去别的汽车修理厂找活干,靠一门好手艺,拼命挣钱。第一年春节,他没有回家,干活挣钱是平时的几倍。因为,他知道“穷小子”在村里连对象都难找,要活出个样子给自己看,就要不怕吃苦,就要敢为人先。    

  当年中秋节回家,路过镇江,他花了所有积蓄,把电视机抱回家,在村里“一鸣惊人”。     

  【岁月感言】走出去,就是一片天。一台电视机,让足不出村的庄邻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让周善红告别困窘黯淡的青春,从此扬眉吐气。

  2、从班组长到董事长    

  敢闯敢拼,带回一个重大项目引爆江都“凤还巢”现象      

  【时光穿越】2001年11月28日,第一台欧森空调在江都丁沟诞生。自主研发生产空调的,就是曾经的打工仔周善红,他2000年回到家乡成立万顺集团,成为扬州市首家省级民营企业集团。集团投资上亿元上马空调及汽车配件等产品,成为江都首家投资过亿元的“还巢凤”企业。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周善红敢闯敢拼,他带回的10亿级重大项目,引爆了江都“凤还巢”现象,万顺集团更是连续十二年获得江都纳税30强表彰。民营经济的爆发式增长,让江都连续十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从1986年的小学徒,到钣金车间班长、汽车配件厂厂长,再到身价过亿的集团董事长,短短15年时间,周善红演绎了那个年代的创业传奇。    

  周善红说,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并存,更是“时代造就英雄”。     

  周善红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机,出现在1994年,此时,他还只是一个钣金工班组的班长,他的“小目标”还只是努力赚钱,回老家盖楼房、娶媳妇。     

  一天,潍坊拖拉机厂的领导来问周善红:“我注意你很久了,踏实可靠,做事精明,你想不想自己干?”     

  人生能有几回搏!一句话,点燃周善红的创业梦想,在多方支持下,他把自己几年攒下的积蓄也全投了进去,盘下了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汽车配件厂,26岁那年当上了“厂长”,八成的工人,都是一起出来打工的老乡。周善红说,“一起出来打拼的乡亲们也愿意过来帮衬,都很团结。”     

  凭借过硬的业务、靠谱的诚信和坚韧的毅力,周善红的厂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逐步成为北汽福田、上汽集团、潍柴重工、长安汽车的合作伙伴。 

  【岁月感言】国家的决策,时代的机遇,只有敢闯敢拼才会抓住机遇,才能闯出一条血路来。家乡招商引资、支持有力,就能把蕴藏的潜力和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形成民营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

  3、从创业之星到全国人大代表

  致富思源,有责任有担当,万顺集团有个“公益账单” 

  【时光穿越】2016年12月31日,“万顺之夜·大型公益圆梦行动”——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在扬州大剧院举行。江苏万顺集团携手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市文广新局为广大市民送上了精美的文化大餐。演出活动落下帷幕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掌声既是点评节目的精彩,也是点赞周善红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善举。    

  伴随着其他高附加值业务板块的发展,周善红始终没有放弃“薄利”——主要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汽车技术劳务板块。在万顺集团现有的18000多名员工中,60%以上是江都、高邮、广陵等地区的“泥腿子”。有人算了一笔账:按人均年收入8万元计算,万顺集团每年为农民“增收”1亿元。  

  打开万顺集团的“公益账单”:家乡重建丁沟大桥,周善红先后两次捐款400万元;捐款修建镇村公路;参加扬州“5·19”一日捐活动,周善红个人当场捐款100万元;捐款100万元给江苏省儿童福利基金会……

   这些年来,万顺集团热心于公益慈善,投入的项目经费至少有3000万元,在当地民营企业家中树起公益榜样。    

  2013年,周善红光荣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田埂车间步入了人民大会堂。     

  【岁月感言】个人事业做得再大、企业发展得再好,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活水”,人不能忘本,必须回报社会,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   

  4、从民营企业家到扶贫带头人    

  脱贫攻坚,“扶贫定制茶园”成为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时光穿越】2017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预备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周善红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地向总书记汇报:在您曾经工作过的宁德,在您非常关心的下党乡,我们进行产业扶贫,组织了茶叶合作社,注册了“下乡的味道”的茶叶品牌。总书记关切询问,乡亲们生活怎样?周善红兴奋地回答道:下党村的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1万元。总书记追问,这个数字真不真?周善红自豪地说,请总书记放心。    

  周善红,这位江苏的民营企业家,如何与远在福建宁德的下党乡结缘?     

  一直以来,扶贫攻坚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九赴寿宁三进下党现场办公、推动发展。     

  周善红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觉得作为民营企业家,自己在扶贫攻坚方面,要有时代担当。2014年,周善红通过福建省梅山镇蓉中村书记李振生、福建省委组织部派驻下党村第一书记曾守福了解到下党村的情况。     

  下党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海拔450米,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经济薄弱,全村309户、1341人靠山吃山,主要种植脐橙、锥栗、茶叶等,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2014年,周善红跋山涉水到下党村考察调研,有的放矢提出了“种植先行、项目引领,商贸推进、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从梳理恢复茶园入手,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片“爱心茶园”基地,另一方面牵线搭桥让下党村与爱心人士签订茶园认租合同,由村里将认租茶园的茶“定制”给他们,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打响了“下乡的味道”茶园品牌。目前,“定制爱心茶园”规模达600亩,每亩效益由过去的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

  通过模式创新和品牌引领实现产业造血,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被国务院扶贫办收集整理为全国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从福建下党乡的“扶贫茶”到陕西漫町村的“扶贫花椒”,再到苏北张倪村的现代农业基地“有机草莓园”,万顺集团累积出资近3000万元,不仅如此,周善红牵头举办了8期创业带头人培训班和4期扶贫创业导师培训班,为56个贫困县培训了1000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和500个扶贫创业导师。2017年,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成为名副其实的“扶贫带头人”。     

  【岁月感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劳动模范,帮助老百姓脱贫,让先富带动后富,是应有职责与担当。
      

  【人物点评】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     

  “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还是个农民”,这是周善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落榜生到打工仔,从包工头到董事长,从创业之星到全国人大代表,从民营企业家到扶贫带头人,周善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伟大时代见证者,更是改革开放的感恩者。     

  40年改革开放,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练人,特别是每一个试图改变命运的人。奋斗,是对改革开放40年峥嵘岁月的最好致敬。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