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镇江市教育局、民盟镇江市委员会裴 伟 胡 浩)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学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先生罹难70周年,李公朴先生原籍常州武进区,在淮安出生并度过童年时光,13岁正值少年之时,他随父亲李增培来到镇江,从此他与镇江结下了许多不解之缘,一生常以“镇江人”自居。
人生起步,意气奋发处
李公朴初到镇江的身份是跟着其兄公愚的小伙计。合兴盛店是两兄弟打工的第一站,公朴在此店做学徒时,他须学3年半出师,前两年每月只能拿“月规钱两角”,后一年半增到一元。
李公朴学徒期满时,正值“五四”运动,上海罢工、罢市、罢课斗争波及镇江。在学生的发动下,李公朴和其他店员联合发起组织爱国团,参加抵制日货的活动,他还以“长啸”为笔名向报社投稿,揭露店主勾结官府将日货商标换成国货商标出售的丑行。合兴盛店老板对李公朴的“叛逆”行为大为恼怒,当即将他解雇,把他的铺盖卷丢出房门,气呼呼地说:“你去长啸吧”。
那么李公朴先生做过学徒的合兴盛商店现在镇江何处呢?根据1992年镇江指南社出版的《镇江指南》中“京广业”部分,合兴盛京广洋货店经营化妆品、搪瓷制品、牙膏、线袜等日用百货,地址在“西门大街”。西门大街即今天的镇江市大西路,沿街商铺众多,至今如此。
学业肇始,鹏程初展地
李公朴弃商从学,进的第一站也在镇江,叫做润州中学,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学校。
根据史料记载,1895年南长老会传教士包士登于登云山上兴办润州中学堂,在山上建楼屋一幢,第一届学生仅为8人,后有美国卜德恩、贺赖宜等人捐资办学,学堂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学堂改名私立润州中学,1912年学生不足50人。1914年赛珍珠在此任教。1922年有学生100多人。根据校友杨方益回忆,当时全校教师约30人,历任校长均为美籍,由长老会委派。美籍教师3~5人,教授英语和音乐等科目。华人教师又分为两类,一是教宗教学和英语、算术、物理化学等;另一类则教国文、历史地理等科目,总体上,润州中学的思想教育是基督教教义与儒家礼教相结合的教育。
当时李公朴因为家中贫困,才去教会学校。因为官立学校一年要交20元学费,教会学校只要3元书本费。在民国初年,进教会学校是被主流社会歧视的,也就是说只有弱势群体为了求发展,才不得不忍受社会的歧视去教会学校读书。李公朴先生就是弱势群体中自尊自强的典型代表。
1927年4月,北伐军抵江南,润州中学因1929年长老会与国民政府教育部就有关管理问题不能达成一致而与其他三所教会中学停办,后未恢复。虽然润州中学作为教会学校兴办时间不长,但它却因培养出许多名流闻人而载入史册,除李公朴外,还有著名学者、作家叶灵凤,全国面粉大王、造船大王杨管北,香港中业学院院长成庆生,镇江籍中科院院士、化学家戴安邦等都毕业于润中。
尤其是叶灵凤更是与李公朴同案读书论文。叶回忆说,“这所中学规模并不怎么样大,办得不特别好,可是由于他的校舍是建在镇江郊外的一座小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长江和北固山,景色特别好,远离尘嚣,因此在那里读过书的人大都印象很深”。提起李公朴,叶连初见时的画面都记得清清楚楚,说他穿了“绸面的羊皮袍”。两人虽不是同届但在宿舍里却是一间,叶回忆说李公朴刚入学就在学生会占得了领导的地位,他尤其对李“在学生自治会讲台上那么旁若无人的气概,非常羡慕”。
今天镇江有地名润州山(原为登云山的一部分),因润州中学而得名,现校址仍在,只是校舍已无处可寻,只有一块北碑体“润州中学”的校匾出土于校址附近的工地。
提携后辈,恩泽惠乡里
李公朴虽在镇江时间不长,但对镇江山川、草木、人文一往情深,会说一口镇江话,有时还说自己是“镇江人”。从他对家乡晚辈后进的关心、扶持可以窥见。
如镇江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1934年从镇江中学初中毕业,因着哥哥与公朴兄长公愚的关系,他得以被推荐到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作练习生,后因得罪官僚而失业,李公朴旋又推荐他到自己主管的《申报》图书馆做练习生,专司图书出纳。在这里,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因反抗管事而被解雇,又在李公朴的帮助下介绍给了沈兹九,其弟沈西苓为著名导演。由此,汪洋得以走上演艺之路。
镇江籍世界语专家、文字改革专家庄栋,1937年高中毕业后,经李公朴介绍,到汉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第二年又介绍入太原抗日民族革命大学第一期学习,3月前往西安协助沈建晨夫妇主办《大团结》半月刊。在195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还有镇江籍出版家、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也得到过李公朴的帮助。1938年逃难到汉口,被李公朴先生收留,到他所创办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当了练习生。
这几位镇江文化名人都非常感念李公朴,因为李公朴不仅慷慨相助他们渡过了难关,更为他们的人生指引正道,影响了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