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我部着眼于扩展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平台与载体,延展统战部门工作手臂,在规划设计、课程设置、组织实施、量化考核上各个环节上创新创优,推出共建教育实践基地、选学“最美同心人”、党外导师制培养等三大活动,总结出了“抓好建、管、用,价值传承有基地;突出选、推、学,传统延续有标杆;细化传、帮、带,能力提升有师徒”的工作方法,实现了教育引导人物化,培训实践场景化,有效提升了教育培养的成效。
一、创新目的
通过建立基地传价值、树学典型学传统、结对导师练本领等措施,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由社院的重点调训向广泛参训扩大,由办班培训向平时教育拓展,克服市级社院培训频率低、覆盖少、时间短的不足,解决实践锻炼形式单一、机会少的问题,打破课堂教育理论政策好说、价值传承难讲的窘境。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价值传承、传统延续、能力提升;在实践锻炼上突出参政议政实景参与;在导师选聘上突出成员推选可亲可学;在学员调配上突出扩大范围广泛参与,大力提升扬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成效。
二、基本做法
抓好“建、管、用”,价值传承有基地。价值观的传承根植于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扬州市委统战部立足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将朱自清故居、吴登云纪念馆建设成绿扬同心·统一战线教育实践基地,组成统一战线成员走进基地,走近先贤,发挥历史文化涵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用,传承知识分子爱国爱家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突出价值才能建得有意义。利用故居现有条件,通过编写一套解说词、一本文章集、讲好一个“家风家训”讲座、开展好一次读书活动,向统一战线成员展示朱自清先生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学习先贤,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参与才能管得有成效。成立统一战线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市委统战部在征询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的基础上,向基地介绍统一战线教育培训情况,提出本年度共建需求;委员会讨论共建计划和安排、各基地任务分担、当年重点活动事项。基地使用与统一战线教育培训高度契合。强调使用才能发挥真作用。将故居使用纳入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体系,市委统战部负责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的学习培训;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分别负责各自成员的教育培训。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赠送政论文集。在全市统战系统组织参观后(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推动学员做深刻思考。
突出“选、推、学”,传统延续有标杆。年轻一代延续传统须有有可信可学的榜样,可参与的活动。从2014年开始,在全市统一战线组织开展推选宣传学习身边“最美同心人”活动,先后推选宣传了50位“同心人”。向身边榜样看齐,与同心人共行动成为教育新手段。群众选荐才能入脑入心。立足于统一战线实际情况,协商一致以“政治思想素质好、同心实践表现好、本职岗位业绩好、社会公认形象好”为标准,发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基层单位积极发现和主动推荐身边的“最美同心人”。用统一战线成员的视角,发现身边的感动,讲述平凡的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推送才能扩大影响。在扬州市统一战线网站开设“最美同心人”专栏,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在网站上设置“最美同心人”漂浮窗口,统一链接到扬州市统一战线网站专栏。运用新兴媒体,通过统一的短信平台、微信向市各民主党派市委委员、支部主委和骨干成员,工商联执常委、知联会理事、党外干部、社院培训班学员等1000多人推送先进人物事迹摘编和阅读链接,覆盖5万多人次。学可参与才能发挥效应。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将选树的“最美同心人”作为工作“示范者”、活动“代言人”,团结他们身边的成员共同撰写社情民意、参加调查研究、开展社会服务,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行动中思考,在实践中感悟,把“最美同心人”身上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在参与中润物细无声地延续下去。
细化“传、帮、带”,能力提升有师徒。发挥“党外导师”优势,突出政治传承、政治交接,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帮助后备人才提高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能力。传有师徒才能薪火不灭。选聘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导师,建立师生之间的“导学”关系,由导师带领学员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等内容,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原则,着重进行政治思想的引导和合作共事传统的传承。帮有实践才能提升才能。导师与学员定期沟通交流,组织带领学员进行调研实践,悉心传授自身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共同研究撰写建议、提案和社情民意,安排学员跟随老师列席支委会、市委会、政协、人大会议,学习观摩参政议政,帮助学员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带有考核才能共同成长。市委统战部会同组织部根据导学关系的备案情况进行抽查,每季度对学员做1次辅导总结,每6个月组织一次对导师的评价反馈。定期举办导师工作总结会或经验交流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指导,并根据学员和导师的《记录手册》,形成学习情况评估材料。师徒结对即提升了党外导师的政治成熟度,又缩短了学员成长成才的培养周期。
三、工作成效
将思想政治教育化虚为实。将教育培养的课程内容、师资选配、学员选调、实践锻炼、考核表彰等落实为三个环环相扣的工作项目。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打破单位处室限制,组建项目小组,分头实施,统筹使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变为具体产品,化为工作项目,使思想教育引导体现在了看得见的人物、摸得着的工作、参与得了的活动,思想政治引导做到了可定义可推动可考核。
扩展教育培养的平台载体。把教学的课堂拓展到教育实践基地,将学习的楷模送到学员身边,将讲台上的老师变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将短暂的集中培训扩充为平时的学习与跟随,将实践锻炼细化为参政议政的参与与考核,对社院培训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拓展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空间与舞台,实现了教育引导人物化,培训实践场景化,提升了教育培养的成效。
延伸了统战部门的工作手臂。有效发挥共建基地、“同心人”群体、党外师徒的作用,推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齐抓共管,使得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有了载体和依托,突破了统战部门人手偏少的制约,延伸了统战部门的工作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