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方: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2021年11月30日 14:28:24 | 来源:淮安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季方,字正成,农工党的创始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分区司令、苏皖边区政府第二副主席兼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从1958年起连续当选农工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主席,农工党中央九届三中全会被推选为名誉主席。

  上下求索,投身革命

  1890年4月22日,季方出生于江苏海门县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民家庭,9岁开始上私塾读书,16岁参加童生试,也正是那一年,科举制废除了,早已抱着“富国强兵”志向的季方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曲折的军旅生涯。

  1907年,南洋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南京创办新军,季方应征入伍,三个月后,被保送到江苏陆军小学读书,后继续升入陆军第四中学、保定军校。在保定军校入学半年以后,武昌起义爆发,保定军校的入伍生队随之解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季方参加了沪军北伐敢死队,不久,南北议和,他重返保定军校。次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南方各省纷纷反对,季方离校潜赴江西,参加湖口起义,失败后回南通任省警备营连长。1916年,他响应蔡锷讨袁护国起义,事泄被捕。同年,袁世凯帝梦破碎去世,季方得以获释。

  1921年,季方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在上海执行部工作。1924年,应邓演达之聘,到广州黄埔军校任特别官佐。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季方与国民党左派响应邓演达的《莫斯科宣言》,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酝酿成立新党,与蒋介石分庭抗礼。1930年,季方协同邓演达等人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的前身),任中央干部会干事,负责总务和军事工作。次年,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季方到北平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各省市联合办事处”,继承邓演达的遗志,继续进行反蒋反帝斗争。 


1942年11月(右起)季方、向明、钟民在苏四区司令部所在地如东掘港合影


1945年元旦,苏中根据地领导人合影:(左起)叶飞、管文蔚、朱履先、季方、钟期光、陈丕显

  勇赴国难,终悟大道

  “9.18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日益彰显,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统治却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放着日寇不去抵抗,却要拼命围剿红军,激起了全国人民愤慨,反蒋抗日呼声越来越高。季方本来就是一个坚定的反蒋抗日者,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他辗转北平、大连,最终折返已经沦陷的上海。一到上海,他首先去找相知很久、素所尊敬的王绍鏊,王绍鏊问他对抗战的看法,季方说:“抗战必胜,但必须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如依靠蒋政府领导,则抗战必败。”王绍鏊很赞同,并介绍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还介绍他参加了宋庆龄发起的“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联络和争取苏北地方杂牌部队参加抗日,积极配合新四军的东进。

  1940年夏,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北渡长江以后,在扬州、江都沿江一带打击日寇,宣传抗日救国,开创苏北敌后抗日战争局面,然而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排挤和打击。季方不辞辛劳,为团结抗日奔走于各界人士和顽固派韩德勤之间,力陈民意。

  1941年3月,正式成立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部,季方任司令员。为打击根据地,日伪军增筑据点,频繁轰炸扫荡,季方带部队坚持打游击。1943年,敌伪修筑竹篱笆,企图把通、如、海、启游击区封锁于一隅,进行梳蓖式清乡。季方和陶勇率主力部队跳出樊篱,在外线灵活机动打击敌人,只留民兵和便衣队伍与敌周旋,在主力部队的掩护和苏中其他分区的支援下,日伪篱笆封锁毁于一夕,再难重新修复。四分区军民经过半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反“第一期清乡”胜利,苏中区党委予以嘉勉,并号召向苏四分区学习。

  1988年,陈丕显回顾起这段历史时说:“当时在南通,季方是最有威望的。这个人的德行很好。他赞成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以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的名义到南通来,召集苏四区党政军联席会议,成立了苏四区游击总指挥部,他任总指挥,陶勇同志是后来的,没有季方,就得靠打才能统一通、如、海、启,有了他,那些杂牌部队都收编过来了。”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同周建人、季方(右一)亲切会见


1983年6月,邓颖超同季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休息室亲切交谈

  缘结淮安,储能蓄势

  抗战胜利后,连成一片的淮南、淮北、苏中、苏北四个行政公署,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合并为苏皖边区政府,设在淮阴,季方被任命为副主席兼高等法院院长。1946年春,季方受命于陈毅,只身带高等法院警长吴拔,潜赴常州,与日伪常州地区的“司令”任援道秘密谈判,争取任弃暗投明。谈判比较顺利,任援道同意率领部队起义,可惜其所部已由江阴一带沿江驻地调到常州一带腹地,失去了渡江良机,策反未能成功。尽管如此,身为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季方,能够不畏艰险深入敌区做策反工作,充分展现他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季方作为第二副主席兼任高等法院院长,在边区政府的法制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由他参与或主持制定了《苏皖边区各县县法院刑事案件覆判暂行条例(草案)》 、《苏皖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 (草案)》、《苏皖边区民刑诉讼暂行条例(草案)》等20余件法律法规文件。针对新建立的边区政府许多干部习惯用战场上思维处理政务的现象,还曾举办过法制学习班,对干部进行知法执法教育。

  1946年秋,由于解放战争形势紧张,中共华中局决定,将苏皖边区政府县区以上不需要留原地坚持工作的200多名干部,集中编为华中行政干部学校,由季方任校长,离开淮阴,边行军边学习,从此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华东解放区代表的合影  季方(后右三)与陈毅(前右五)

  掌舵农工,肝胆相照

  建国初,季方已年届花甲,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季方被任命为交通部副部长,几年后又回到家乡担任江苏省副省长。他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南京,都留下了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佳话。

  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农工党受到冲击,组织和成员思想产生了混乱。在此重要时刻,季方重返农工中央主持工作。在后来的十年浩劫中,农工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摧残。1975年1月,季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在小组会上发言说:“‘文化大革命’进行几年了,毛主席应该好好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不能再这样搞下去了。”由于当时的形势,有相熟的代表私下劝他公开讲话一定要慎重,家人也都担心地劝他不要引火烧身,他镇定地说:“大不了就是死,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怕什么?”

  1979年10月,农工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农工党21年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季方不辞艰辛,领导全党收拾残局,恢复活动,落实政策,让农工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以后,他以饱满的热情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献计献策,1982年,季方、胡厥文、胡子昂分别代表农工党、民建、工商联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写信,为振兴和发展中药事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批示:“三个党派、团体对中药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好意见,值得我们重视。党外确有能人,他们有知识、又热心,因而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这份建议为改变我国中药业的落后状况、促进中药事业的振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老上书”成为爱国统一战线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精神。


季方与夫人钱讷仁

  季方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他追求进步,坚持真理,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长期以来,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