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相关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结合连云区城市民族工作为主的特点,强制度、重服务、抓示范,不断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主导权。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将民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民族工作存在问题。完善区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作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下的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成员单位分工,规范了联席会议联系协调、信息会商、会议运行等工作机制。深化民族政策法规学习,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校培训内容,面向全区统战干部、民宗干部以及中青年干部开展了2次民族工作专题培训活动,党员干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完善基层民族工作网络,成立乡街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基层民族工作开展的主要领导机构,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压实乡街、村社两级民族工作责任。建立民族工作督促考核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对乡街党建综合考核范围,定期督促检查,基层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民族工作的意识显著提升,民族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拓展,全区基本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乡街负责、村居协管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二、优化服务管理,“互嵌式”社会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建立“1+2+3+5”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综合服务模式,即在社区设立少数民族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重要节日、家庭重大变故两项重要节点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开好少数民族联谊会、议事会和联协会三项会议,建立少数民族成员构成情况、住房条件情况、就业就学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养老医疗情况五项基本信息库,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城市民族工作方向及要求,切实做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全面、贴心服务。深化推广社区“一册一卡一事”服务活动,即通过向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发放服务宣传册、建立少数民族群众联系卡、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的形式,汇总建立少数民族服务清单,精准开展为少数民族服务活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制定连云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教育、民政、人社等17个部门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44项与本地居民享有的均等化公共服务。2020年全年,累计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信息50条,开展2次特色农产品就业培训,发放清真补贴138人次,联合益海(连云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帮扶困难少数民族群众10人次,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不断增强。同时,还以社区为单位,依托“民族议事室”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组建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防疫、创文等社会活动,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融入感不断提升。
三、强化示范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显著
以社区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重心下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以“凝聚火红石榴情,画好最大同心圆”为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联合宣传、司法、教育等部门,指导各乡街,以社区为中心,辐射推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累计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2020年6月,连云港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连云区举行。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以民族工作“红石榴”家园创建为抓手,在营山、大港、桃园等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集地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立社区民族议事室、少数民族服务窗口、法律医疗服务中心,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得到夯实。2020年,营山社区获得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海州湾街道成功申创省级民族工作“红石榴”家园。加大各民族文化交流力度,在社区打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增加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率,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共建各族群众精神家园。围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故事等内容,完善营山社区百米民族文化宣传长廊;以社区文化广场为载体,建立“民族文化大舞台”2处,组建少数民族红石榴歌舞队,全年开展少数民族文艺汇演4次,少数民族文化社会认同程度不断提高。发挥社区活动中心载体作用,吸引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剪纸、书法、包粽子、猜灯谜等传统文化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连云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