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民革声音

2020年10月23日 10:04:01 | 来源: 新华社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af180557688fe8012f49b49a8ae60dcf.jpg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0月1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更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让农民群众得实惠。

  11位委员和特邀代表围绕农产品供给结构、品牌建设、流通体系、市场监管等建言咨政。近70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杨传堂、李斌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作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王侠、王红玲、房爱卿、陈晓华、陈星莺、唐俊杰、温雪琼、严琦、欧阳泽华和专家学者刘平均、企业代表陈磊在会上发言。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作了互动交流。

  郑建邦作主题发言指出

  扭住农业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按照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工作安排,今年以来,民革中央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先后赴青海、四川、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并组织部分民革省级组织、民革党员中的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民革党内外“三农”专家进行深入研讨。

  我们认为,农产品销售难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小散弱”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具体来看,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给农产品销售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导致政策投入难精准,二是导致低端同质化竞争,三是导致产销关系不紧密。

  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是一项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关键是要扭住农业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小农户与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为此,建议:

  一、开展改革试点,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参照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选择比较优势突出、改革意愿强烈、区域代表性大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授权农业特区适当突破政策限制,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经营方法、监管办法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组织化模式向工业化模式转型、经营管理方式由分散化向集中专业化转变,农产品销售方法由政府主导、农民自找门路向政府引导、公司管理、市场订单为主的营销渠道迈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品质和综合效益,打造农业现代化改革创新的样板。

  二、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建立与现代化农业相配套的用地保障体系,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土地流转模式,支持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吸引懂农业、爱农村的企业家从事现代农业,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三、创新培育机制,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依托涉农大专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和扶持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促进良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装备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提高收益”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问题,实现“优质优价”“丰产丰收”。

  四、强化社会服务,建立“一站式”涉农服务超市。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和推广生产性与服务性专业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服务超市体系,提供技术咨询、农业劳务、全程机械化、农资配送、专业育苗、病虫统防统治、运输储藏加工销售等“一站式”服务。依托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种养殖结构不断优化。

  五、夯实基础配套,健全现代农业支持体系。加快建立权威高效、覆盖全产业链的市场预警机制,全面摸查容易出现价格大幅波动和滞销的农产品品种,动态统计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尤其是高端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从生产端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养殖结构和规模,解决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问题,加强农业生产与终端市场的对接。不断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支持生产经营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大型骨干市场、冷链物流基地、保供企业等规模化经营和做大做强,从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助力农产品供需平衡和产销两旺。

  民革界全国政协委员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

  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农产品销售

  湖北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特别是在城乡社区实行较长时期严格封闭管理的情况下,在统筹保供渠道、创新保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发挥国有大型商超保供压舱石作用,稳住保供基本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计成本、不惜代价落实保供稳价要求,有效稳定了大局、稳住了民心。

  二是发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储备流通优势,稳住“菜篮子”。在外采调运、供应储备、产销对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了“菜篮子”量足价稳。

  三是引导企业创新保供模式,解决社区配送“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推广“无接触配送”“社区团购”“马路市场”等,发动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开展分发物资、代买代购等工作。

  四是深入开展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与广东、浙江等省合作,加大对湖北农产品的采购力度。通过主流媒体、网红明星等拼单带货,开展消费扶贫,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五是统筹协调,畅通农产品出口物流“绿色通道”。

  同时,疫情也暴露出湖北省在农产品应急保障、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些短板。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湖北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继续发挥中央媒体作用,用好消费扶贫政策,提升湖北农产品美誉度。

  二、加强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完善物流快递基础建设,建立特殊时期物资运输通道应急机制。在武汉等城市布局建设应急农产品生产基地、应急大型物流基地。对疫情期间为保供稳供作出贡献的大型国有流通企业、骨干市场和中小电商企业,给予补偿及奖励。

  三、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冷链物流布局,填补冷链空白县,加快冷链信息平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

  全面提升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水平

  调研发现,在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方面还存在三种能力不足:一是市场管理者履行主体责任能力不足,二是生产经营者履行第一责任能力不足,三是基层监管者履行综合监管能力不足。为此,建议:

  一、细化监管分类,引导农产品销售市场高水平监管。一是细化农产品品类表述,出台更具体的食用农产品目录,厘清“豆芽属初级农产品还是食品或食用农产品”这样的模糊概念。二是细化农产品市场业态分类,妥善接入会员制、网红式、订单制等新型农产品市场发展业态。三是细化农产品监管处罚标准,妥善处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标准。

  二、优化顶层设计,保障农产品销售市场高水平监管。一是优化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相关法规罚责设定,妥善解决食品违法5万元起步、农产品违法2000元起步,罚额差异过大等问题。二是优化技术标准体系,让普通生产经营者、市场管理者便于理解和执行。三是优化监管权责体系。

  三、强化能力建设,支撑农产品销售市场高水平监管。一是强化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能力建设,强化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市场管理者履行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强化基层监管能力。提高监管综合能力,加强制度化培训和资质考核。三是强化地方政府综合统筹能力建设,把农产品安全纳入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范畴,确保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肃问责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温雪琼:

  推动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迅速。但整体而言,产业发展水平仍偏低。一是深加工不深,二是企业规模小,三是集聚程度低,四是科研创新弱,五是扶持不精准。为此,建议:

  一、注重延链融产,增强产业动能。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提高农业回报率。引导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对位大健康、精致零食等新消费需求,极致单品与多元开发相结合。横向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与其他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经济、中央厨房等新消费、新业态结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等建设。

  二、壮大产业主体,增强企业活力。注重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形成多层级乡村产业“新雁阵”,引导各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壮大融合骨干力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多种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加速产业集聚,提高竞争优势。促进深加工集约化、规模化,推动区域产业差异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和体系化服务网络的发展格局。增强产业跨区域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功能,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

  四、优化政策保障,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共性技术、专用品种及配套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发展生物技术精深加工,建立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面向深加工主体,以加工转化为引擎,强化政策对行业产业的支持。积极促进农业种植业态与加工层次的深度融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形成以销定产、多级加工、综合利用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欧阳泽华:

  加大对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三农”领域市场化发育相对滞后,尤其受今年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产业链不健全、不畅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供求关系失衡,产量和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加之农户和涉农企业不懂不会运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合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导致出现丰产不丰收等情况。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地区传统农贸市场管理粗放,农产品仓储、周转、冷链设施匮乏或比较落后。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三方面畅通金融支持渠道,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一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进一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推动更多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

  二是积极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功能。2019年中央文件提出探索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试点,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生产销售预期。我们正在逐步推广试点经验。

  三是加大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仅在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废弃物处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发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收益债,政府和企业双管齐下,共同提升市场的现代化运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录自《人民政协报》2020-10-17期03、04版)

  民革好声音的背后

  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事关农民的“钱袋子”和居民的“菜篮子”。但近年来,“丰产不丰收”“滞销病”等现象屡屡发生,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售问题愈加突出。

  10月15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和民革中央联合承办,议题就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三农”工作是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多次响起民革好声音: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作主题发言。王红玲、陈星莺、温雪琼、欧阳泽华等4位民革界委员分别发言。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及多位民革界委员参加了会议。

  为上述民革建言和声音提供支撑的是,民革中央对“三农”领域参政议政的长期关注,以及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议题长达数月的深入调研。

  近年来,民革中央“三农”领域参政议政成果丰硕。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多次率队调研“三农”工作。今年民革中央年度重点调研关注的也是“三农”,专题聚焦“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更好服务保障民生”,其中也涉及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按照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工作安排,民革中央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议题先后赴青海、四川、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

  ——8月12日至14日,民革中央“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调研组首站来到青海。由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率领的调研组先后深入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大通森田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等地考察,并听取了有关人员情况汇报。张伯军在调研中表示,青海农业产业发展体现出“销售难不及价格难、特色难不及品牌难、加工难不及规模难、发展难不及保障难”等特点。如何立足青海省情发展特色农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8月18至20日,张伯军再次率队赴四川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四川农产品交易中心、彭州市凤霞农产品专销合作社、眉山市东坡区万亩晚熟柑橘标准园等地考察,并与四川省相关负责同志座谈交流。

  ——9月14日至16日,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调研组赴广东省广州市、江门市,围绕“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更好服务保障民生”“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等课题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科技园、陈皮村等地考察,并在江门市、广州市召开两场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情况汇报和企业家、专家学者意见建议。

  郑建邦在座谈会上指出,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下决心破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加强政府调控,着重突出农产品流通的民生属性,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品牌强农”发展战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市场引导,补齐流通设施短板,完善税收、用地等相关政策。

  ——9月19日,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率调研组赴重庆市石柱县就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等问题开展调研。调研组考察了重庆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电商产业园、黄连良种繁育场基地、黄连交易市场等地,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李惠东在调研中表示,要进一步打开对外合作思路,延伸产业发展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信息流通渠道,通过加强产销对接,缓解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确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民革中央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的调研,不仅从中央层面扎实开展、大力推进,还组织了多个民革省级组织开展相应调研,以确保调研的全面深入。此外,民革中央还组织了民革党员中的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民革党内外“三农”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系列深入调研和多方研究论证,民革中央力求拿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助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作出民革应有的贡献。此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民革的建言和声音正是这些成果的集中呈现。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