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毅对扬中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影响

2019年12月11日 15:14:56 | 来源:镇江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陈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抗战时期,陈毅作为新四军的主要领导者,率领新四军在大江南北与日、伪、顽浴血奋战,成功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扬中作为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首选渡江地点,也留下了陈毅的战斗足迹,其独特的统战思想对扬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扬中的抗日斗争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基础。

  扬中是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是长江中仅次于崇明岛的第二大岛。扬中西、南与镇江、丹阳、武进隔江相望,东、北与泰兴、江都隔江相邻,并且夹江不宽,港口码头多、船只多,水上交通发达。全岛河汊交织,树竹成荫,芦苇丛生,有利于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扬中虽是江中沙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具有供应给养的有利条件;同时又远离城市和交通线,日伪一时未及侵犯,即使进犯,大部队展不开,小部队易被吃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诸多有利优势,扬中被陈毅定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首选渡江地点。1938年10月、1939年4月,“挺纵”分别两次攻打扬中,最后一举拿下扬中,全歼顽军贾长富2个营。攻占扬中后,陈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统战工作:

  高度重视统战工作  陈毅闻悉“挺纵”攻占扬中,当即指示管文蔚深入开展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随后,陈毅到扬中视察,反复强调要团结扬中各界人士共同抗战,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视察扬中结束时,他特地交代管文蔚:“要把扬中的各界代表人物吸收到我们建立的民主政权中来,切不可把他们排斥在门外,更不能让他们逃亡到苏北。这一点对我们将来争取苏北各界人士影响极大,切不可马虎大意。你要亲自做这项工作。”

  亲力亲为身体力行  陈毅在扬中视察期间,亲自出面把王鑫、左道成等各界人士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请来座谈,表示热烈欢迎他们在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他还亲自与地方绅士友好交往,曾先后两次登门造访新坝开明绅士江正康,以诚相待,促膝谈心,阐述中共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宣传新四军取得的胜利,指出日伪必败、抗战必胜,竭诚动员他投身抗日。江正康深受感动,从此同情支持新四军,为抗日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原则性与灵活性并行  “挺纵”占领扬中后,国民党反动派叫嚷:“管文蔚的部队过江是非法的,是破坏抗日的,要追查责任。”陈毅认为,已经打下来,怎么撤法?则以管部为地方武装,虽然收编,但鞭长莫及,指挥不动,巧妙地把顽军的无理要求顶了回去。于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则向新四军军部施压,并扬言,如不撤出,就讨伐。陈毅从抗战大局出发,指示“挺纵”:“占领扬中是既成事实,不必再撤出来,可否接受他们一个县长,缓冲一下。”最终“挺纵”接受了与新四军有统战关系的李明扬、李长江派来的潘炳英任扬中县长。

  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扬中人多地少,人口中有“五多”,即小商小贩多、跑单帮的多、船民多、外来移民多、渔民多。这些人流动性大,四通八达,特别是小商小贩、跑单帮的,频繁往来于上海和苏北之间,接触各方人士,消息尤为灵通。陈毅特意嘱咐:“要注意做好商人小贩的工作。不要随便扣人家汉奸的帽子。除了个别证据确凿的汉奸特务,一般嫌疑分子不要逮捕,更不能冤杀。”

  一、陈毅对扬中形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影响

  遵照陈毅的指示,扬中县委和县政府采取开会、座谈、访问等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各界人士的思想工作,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人士,壮大抗日力量。

  做好中上层人士统战工作 将扬中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王鑫、资本家左道成等上层人士,争取到抗日阵营中。王鑫不仅积极支持子女参加革命,而且自己也投身抗日,担任了新四军挺纵副官处主任。县抗敌委员会成立时,吸收了原国民党扬中县政府的一些人员参加工作,如张逸山任县抗敌委员会秘书,刘余琳任文教科员。

  做好伪乡、保长统战工作 对伪乡、保长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政策,做好分化瓦解工作。四教乡伪乡长陆仰山,原以经商为业,社交很广,既与商界人士频繁接触,又与伪特往来,在新坝地区有一定影响。他当伪乡长后,县委、区委领导反复对他进行争取教育,使他认清前途,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抗日民主政府对于那些死心塌地为日伪效劳的伪乡、保长,则坚决镇压。1942年冬,恒平乡伪乡长杨怀芝在伪县政府举办的伪乡长训练班受训后,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区长钱汉珊下令处决了这个汉奸。

  做好伪军的统战工作 县长王龙、施光前等直接写信给伪军官兵,并发动伪军家属、亲戚朋友及两面派乡、保长去做工作,要他们认清前途,做到“身在曹营心在汉”,争取立功赎罪。新坝、三茅、老郎街、油坊、西来桥等据点的部分伪军官兵,都暗中与县委、县政府建立联系。老郎据点的伪连长罗云高经过我方工作,掉转枪口参加抗日。1944年11月,他配合丹北独立团,一举歼灭老郎街日军,解放扬中下洲各据点。《前进报》对这次战斗作了高度评价,称之为“路北斗争史上写下的最光辉的一页”。

  做好小商小贩和帮派势力等“这些人”的统战工作 县委、县政府遵照陈毅关于“做好这些人的工作”的指示,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政治态度,区别情况,针对性地做工作,争取他们同情、支持甚至参加抗日。许多小商小贩、渔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采购、运送军需物资,提供日伪情报,掩护革命人员,为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加强帮派的统战工作。当时扬中青红帮势力颇大,中上层人士、工商业资本家、地方绅士和实力派,许多都是帮会头子或成员。陈毅认为争取这些人物趋向抗日,便可动摇日伪的社会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党利用帮会旧形式,赋予帮会为抗日服务的新内容,来做统战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扬中抗战的影响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在敌后坚持武装斗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捐款、资助抗日活动 八桥金文彬,在动员教育下,积极支持抗日活动。1938年,日伪腊月初三侵犯扬中后,他与家人避难于泰兴县永安洲,适逢“挺纵”焦勇部队驻六十圩。金文斌得知焦部给养困难,即拿出一百块银元资助,连借条也不要,他说“抗日打鬼子人人有责,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笔钱不要还了”。县抗日民主政府刚成立时,财经十分困难,县政府派朱永川(董必成)、周寄尘到上海募捐,扬中旅沪同乡会吴福钧、徐中和积极活动,鼎力相助,帮助抗日民主政府克服初建时的经济困难。以后抗日民主政府在遭到水灾和教育经费有困难时,又几次去上海募捐,徐中和等总是大力支持,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徐中和还为扬中去上海隐蔽的革命同志提供掩护,给革命很大支持。

  第二、帮助、解决军需物品 那时部队的武器不多,统战对象金文彬曾代我们购买过几次枪,还把自己防身用的一批手枪子弹捐献出来。王龙同志曾通过何尔金买黄金、龙头细布等物质。1945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办起被服厂、烟草厂,苏中五分区榴弹厂也迁来扬中,统战对象从上海、无锡、常州等地为我方采购有关武器、各种物资,供军工生产之用。油坊商界开明绅士黄万秀等为抗日民主政府采购过日伪控制的龙头细布和黄金等物。

  第三、帮助瓦解、消灭敌伪军 警察大队第二中队长崔振华的覆灭,就是路北特委敌工委员会主任王龙利用三教庵茧行老板朱琴的地位和威望,由朱琴出面宴请崔振华,我方乘机袭击,将其击毙的。伪连长葛海章在中心沙一带为非作歹。1941年9月,我方安排统战对象毛长林引诱葛到他家赴宴,就此捕捉枪决了葛海章,为中心沙、开沙的百姓除了一害。1945年5月,我军攻打三茅镇,是伪县政府财经科长陈爱棠向我短枪队员提供了隐蔽点,使我军能一举捣毁敌巢,活捉了伪县长章某。

  第四、掩护、营救革命同志 1941年9月,县委书记杨明和党员、群众石裕文、冯忠礼等十多人在中心沙遭泰兴伪军逮捕,我方派苏北地方实力派张松山的妹妹张月清设法营救,除杨明同志已被杀害外,全部被营救出狱。抗日民主政府区长郦琴等三人在中心沙被敌人抓去,郦琴假称是贩米的,但他的外地口音引起了敌人怀疑,敌人将他们关押在西来桥街。我方通过毛长庚去做日军翻译的工作,又让北街米行老板周大恒等出面做保,并由周大恒垫出三十石米疏通日军翻译,第二天郦琴同志即脱险。又如1944年秋,虞文俊等两位同志护送新兵到新老洲,返回扬中途径山北县大路镇时,遭伪军逮捕,大路镇商会会长肖忠为之奔走,当夜虞文俊等即获释回到扬中。

  第五、响应、执行各项政策 知名人士朱锦宏送儿子朱维中参军,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当时就有三十多个青年加入新四军。1945年7月,扬中光复后,为发展教育事业,抗日民主政府在下八桥广善堂创办了扬中第一所中学。北撤前,为保护这所学校不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决定以“私立八桥初级中学”的名目出现。于是派施正钧、李友之前往上海,与扬中旅沪同乡会负责人徐中和、凌馥康、吴福钧等取得联系,要他们资助,并请他们以同乡会的名义出面,以阻止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这所学校因此得以保全。

  抗战时期,陈毅统战实践带有典型的时代性以及独特性。虽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背景、环境、条件不同,但其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以及统战实践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当下统战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也是对我们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要求。现扬中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顺应形势要求,紧跟时代潮流,以全新的理念参与、谋划统战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江洲烽火》,1986,中共扬中县委党史办公室编;

  《扬中革命斗争史》,1996,中共扬中市委党史办公室;

  《新四军挺进纵队史》,2017,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

  (作者:李霞,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史志办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