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扎实做好侨务精准扶贫工作

2019年09月09日 16:46:35 | 来源:连云港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连云港市侨务扶贫工作按照消除侨界贫困、改善侨界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本着助困、助老、助医、助教“四助”的基本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深入挖掘侨务资源,广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动侨务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开展。通过对困难归侨侨眷精准摸底、精准帮扶、精准跟踪管理,引导各类侨务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到人,逐步构建侨务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侨务工作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一、立足基层,形成上下联动体系

  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入手,逐步形成资料充实、机制健全、网络完善、市县(区)乡三级齐抓共管的侨务扶贫工作体系。一是摸清底数。通过侨情普查、组织活动、办证认证等环节,将贫困归侨侨眷的个人信息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入库。以自然年度为时间段,进行困难归侨侨眷的摸底调查工作,为每位困难归侨侨眷建立数据档案;对困难归侨侨眷的困难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他们脱贫致富情况;对每位困难归侨侨眷脱贫致富的帮扶过程、帮扶方式、帮扶结果等内容建立台账资料。二是精准谋划。制定了《连云港市2018-2020侨务精准扶贫计划》,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实施项目扶贫,滚动发展;将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济金纳入市县财政总盘子,使补助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从2017年1月1日起,对享受城乡低保的贫困归侨侨眷补助标准由每年2400元增加到4800元,1978年回国退休企业归侨的定补由每月100元增加到每月200元。三是开展暖侨行动。坚持做好“四访三送”工作,即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中有事必访、海外来人必访和出国定居必送、孩子留学必送、乔迁外地必送。在侨务工作开展的好,空巢老人和困难归侨侨眷相对集中的基层社区,积极开展暖侨敬老行动,坚持把社区为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惠侨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定期进行走访,及时解决困难。在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对困难归侨侨眷上门慰问,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归侨侨眷的关心和帮助。

  二、整合资源,着力建立帮扶模式

  1.政策帮扶。一是应保尽保。会同民政、财政等部门,将生活困难、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归侨侨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全市享受“低保”的特困归侨,力争在我市“低保”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比例的固定救济金,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短期生活困难的归侨侨眷,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二是病有所医。在成宏口腔医院、连云港光明医院及县区有关医院设立归侨侨眷定点医院,开设 “为侨服务绿色通道”,方便了归侨侨眷和来连投资的侨商的就医,光明医院还为我市侨界人士和侨企职工每年开展2次免费义诊,并对侨资企业的职工就医给予了10%的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大病就医的二次报销给予一定政策照顾。三是住有所居。协调房产等部门积极争取困难归侨侨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指标。通过加大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对农村特困归侨侨眷的危房建设给予资助。

  2.结对帮扶。在全市开展了“帮侨困、解侨难、促和谐”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为困难归侨侨眷家庭与企业、单位和热心人士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办法,筛选出确实需要帮扶的困难归侨侨眷,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一次规划,分批帮扶。积极争取益海粮油、镔鑫特钢等多家侨港资企业、侨界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结对帮扶活动中来,以各种方式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脱困。联系和发动热心公益的海内外侨胞开展“侨心助学”结对帮扶活动。近年来,我市侨捐建校助学资金5000多万元,其他帮困基金1500多万元。

  3.资金帮扶。不断创新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使生活困难的归侨侨眷得到一定关心和帮助。如争取美籍华人慈善家梁成运捐助“复明工程”为我市100名白内障困难归侨侨眷重见光明。近年来,认真落实国家九部委文件精神,每年争取市财政20万元的帮困资金,用于解决贫困归侨侨眷的实际困难,2200名各类困难归侨侨眷得到了及时补助。

  4.就业帮扶。联合市人社局,对全市下岗失业的归侨侨眷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长期失业归侨侨眷纳入到市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困难群体中。定期联合劳动等部门为归侨侨眷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培训,帮助归侨侨眷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实现再就业。适时开展侨资企业招聘会,为广大下岗归侨侨眷职工提供多个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再就业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年来,积极帮助379名归侨侨眷及其子女解决了就业和工作岗位调整问题。

  5.产业帮扶。依据贫困对象自身特点和现代农林业发展的要求,抓好特色产业帮扶,帮助贫困归侨侨眷重点发展好农林种养、生态旅游、民族特色、手工业等,提升贫困归侨侨眷自身脱贫造血能力,采取精准扶贫专款带动模式,为有致富积极性、有劳动能力、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信息的“两有四缺”归侨侨眷提供侨务扶贫专项资金和技术指导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创业脱贫致富。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归侨侨眷贫困户通过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滚动发放小额无息贷款96万元,扶持项目65个,让150多户贫困归侨侨眷由“输血型转变成造血型”带动5500多人脱贫致富。

  6.学业帮扶。加大对贫困归侨侨眷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落实困难归侨侨眷升学的有关政策;减免困难归侨侨眷教育的相关费用,为他们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积极引导侨界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为贫困归侨侨眷子女顺利完成学业资助学费。 如积极争取“省海协教育扶助基金会”,“杨天泉基金会”帮助灌云县、赣榆区、海州区等35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三、搭建平台,畅通联络帮扶渠道

  畅通联络维权渠道。把侨务扶贫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在谋划上体现“重力”,推动上注重“合力”,措施上突出“强力”,方法上凸显“活力”,工作中做到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坚持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问题消化在基层,坚持依法解决问题。依托为侨服务律师团,协调处理了赣榆籍华侨孟令光经济受骗案、印尼华侨黄菲菲在我市的经济纠纷案等各类案件15件,挽回经济损失近800万元,有效维护了华侨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积极协调市房管局、江苏海洋大学等单位,圆满解决了归侨丁原和的住房维修和徐文基、于慧敏的单位分房等归侨侨眷实际困难。近年来全市共接待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来信来访727人次,办理了来信案件158件次,接待来访案件569件次,办结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6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有力地维护侨的合法权益。

  搭建侨务扶贫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建设,将归侨侨眷贫困户、个人的需求信息与侨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侨务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开通了归侨侨眷网上家园。开辟“信息动态”、“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互动交流”等栏目,通过网络搭起政府与归侨侨眷的“连心桥”。

  逐步纳入社会帮扶机制。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将侨务扶贫工作纳入范畴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做到帮扶措施到位,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侨务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长效化。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