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春暖温润时节,中央社院第四期新疆中青年爱国宗教人士培训班的80名学员走进江苏,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这里,他们行思考之旅、感历史文化、揽诗性美景,不停地在纸上记下所学所悟,频频地用手机留下所见所闻……
为增进学员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发挥他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的积极作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于4月26-29日承办了此次活动。在此期间,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瞿超会见了培训班部分教师及学员,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等有关部门派专人全程指导。
行思考之旅
如何坚持我国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学员们此行中思考的重点问题。
在南京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净觉寺,学员们听取了米寿江教授的“南京的伊斯兰教及中国化进程”讲座。米教授以策源于南京的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为重点,介绍了通过“以儒诠经”构建适合国情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体系的历史;阐述了我国伊斯兰教要在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坚持中国化方向。
在南京刘智墓和扬州普哈丁墓,学员们详细了解了两位先贤的生平事迹,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演化的历程。
在扬州大明寺,学员们与鉴真佛学院的法师们开展了一场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对话,就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宗教间和谐、实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理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学习交流,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增强了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自觉与自信。
学员伊萨克·夏迪表示,要持续推动伊斯兰教与时俱进,与现代因素相融合。学员肉扎基认为,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做到政治上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感历史文化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存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风韵。透过这座城,学员们亲身感受了江南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悠久与文化之厚重。
在中山陵,学员们拾级而上,经过博爱坊、陵门、碑亭,登及祭堂。一路尽观葱郁的松柏、庄严的建筑,细听孙中山先生“起共和而终帝制”、立志救国救民的历程,缅怀他所做出的历史功绩。
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学员们详细了解了千年科举制度从无到有,由盛而亡的历史过程;参观了科举文化的展示物品和科举考场的再现场景。他们深感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南京博物院,琳琅满目的文物、稀有的珍品佳作让学员们赞叹不已,生动的传统技艺演示引得他们驻足喝彩,民国社会生活风情给他们留下余味。透过一件件静态的物件、一幕幕动态的演绎,学员们聆听着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不息的声响,体会着历朝历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座城,丰富了学员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感性认知,而一场“江南文化的演进及精神内涵”讲座则加深了学员们的理性了解。江南大学庄若江教授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勾勒出江南文化在吸纳、融合其他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图景;以人为例,凸显出江南文化崇文重教、勇于探索、尚德重道、精细雅致等丰富的内涵与特质。
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感悟,学员们表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承好、发扬好中华文化,维护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大家应有的责任。
学员库尔班·买买提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文化传承好,才能兴旺发达。学员那金寿则表示,大家要同心共筑中国梦。
揽诗性美景
入夜后的秦淮河,春水不惊、华灯璀璨。
学员们登上画舫轻舟,于桨声灯影之中共赏两岸的亭台楼阁、霓虹画影,静听间或飘落的丝丝细雨。一部部手机在学员手中渐次亮起,欲收尽此情此景。学员托合达巴依不停地把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实时传给远方的家人,带她们一同感受“东吴淮水,六朝金粉”之美。
在扬州瘦西湖,碧水舟影、长堤石桥、细柳繁花、游人飞鸟,相互交织出一幅幅天然画卷。学员们迎着拂面的春风漫步其中,享受着诗画般的意境。在每一处景点,学员们都驻足留影,手机中存下了满满的瞬间记忆。学员马忠学感叹道,瘦西湖的美让人流连忘返,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带家人来扬州走走看看。
在江苏停留的时间虽短,但不论是内地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历程,还是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亦或是南京的古都之韵、扬州的名城之秀,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们有所得、有所悟。
学员们表示,将会向身边的信教群众介绍在苏期间的见闻与体会,努力增强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家乡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