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宁——蓄水修路,脱贫从“造血”开始

2018年11月15日 10:39:28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根据中央及江苏、青海两省统一安排,确定由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去年4月,南京市驻西宁市前方工作组成立展开工作,一年多来,工作组从项目扶贫、产业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助医助学、园区共建等领域展开全面协作。 

  近日,记者踏着扶贫协作干部的足迹,走进西宁。首站,走进与南京市雨花台区结成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支援的西宁市大通县。 

  深沟浑水变干净自来水,整村脱贫乐呵呵

  根据国家农村扶贫的要求,安全有保障的饮用水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之一。 

  2017年,刚到大通县挂职副县长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干部黄海泉调研中发现,大通县斜沟乡和极乐乡两乡地势高水源缺乏,吃水成为这里村民脱贫的障碍。 

  斜沟乡斜沟村,275户村民中有贫困户56户231人,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20吨水窖,水管老旧水量小,人畜饮水困难。去年11月,南京对口扶贫项目资金投入近14万元,建起了一座100吨的新蓄水池,解决了该村275户1342人、700头大牲畜、2000只羊的饮水问题。 

  极乐乡上和衷村业坝沟小队,有10户人家住在黄土高坡,喝水要到很远的山沟里挑。去年11月,雨花台区在上和衷村修建2座20立方米蓄水池,深沟下的泉水经水泵提升到蓄水池中,沉淀过滤后输送到农户,彻底解决了10户村民饮水问题。 

  上和衷村马录儿一家5口,丈夫马明山眼睛有残疾,从深沟里打一小桶水一家人要省着用一天。蓄水池修好后,自来水一直通到院子里。有了水,马明山家养羊养牛,很快脱贫。该村书记雍启顺介绍,他们全村原有36户贫困户,吃水问题解决后贫困户都已达脱贫指标,“如今再谈吃水问题,人人乐呵呵。” 

  平坦柏油路修进村,美丽乡村再谋新发展 

  大通县桦林乡桦林庄村,地处偏远的山洼地带,村里只有一条出路。 

  “山间小路晴天遍地石块尘土飞扬,雨天一路泥泞水坑罗布。”村书记马国庆介绍,由于道路闭塞,农产品卖不出去,全村105户406口人就有10户属于贫困户。 

  黄海泉调研发现,该村脱贫的关键在于走出去。去年9月,他协调雨花台区启动对口帮扶资金,将该村原有通向外界的1.5公里山间泥路铺上沥青混凝土,并改造村后山道2.26公里,和周边各村联通起来。道路修好后共惠及该村及附近村贫困户85户325人。 

  村贫困户、71岁的戴俊章常年生病,妻子有智力障碍。道路修好后,戴老汉申请帮扶贷款养牛出去卖,有了新收入来源全家脱了贫。 

  前往该村途中,从西宁市一路下来,沿途蓝天白云、远山小溪,柏油路一直通到面貌一新的桦林庄村。近看,深秋的后山色彩斑斓;远眺,层峦叠嶂,好一幅山水画卷。“如果把桦林庄村打造成骑行或者自驾游目的地,咱们村里一定能富起来。”黄海泉对村书记说。 

  村里有了“造血机”,贫困户成致富带头人 

  朔北乡东至沟村位于大通县窎沟片区大山洼最尽头。该村有村民116户,人口440人,其中36户贫困户108口贫困人口。 

  扶贫干部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窎沟片区自然风光好,适合开发旅游资源。

  2017年初,江宁区、雨花台区联合对朔北乡窎沟片区内边麻沟景区进行整体规划,第一期投入对口帮扶资金670万元,当年7月,即完工开门迎客。 

  改造后的景区,柏油马路修到村民家门口,山林掩映之下的是休憩小木屋、微型草原、格桑花海,遍布山谷溪旁。当年,景区实现门票收入360万元。景区内的村民纷纷开起农家乐,一些贫困村民被安排到景区就业。 

  村干部介绍,景区改造后第一年,村原有贫困户36户108口人全部脱贫。改造后景区成了村里的“造血机”。 

  雨花台区与大通县达成协作关系后,还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大了人才协作和支持力度。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