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社院人是这样度过的——江苏社院走进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

2017年09月08日 17:02:20 | 来源:省社会主义学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30万林县人民勤劳勇敢、苦战十年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

  4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由此,南京与林县就这样被深深地串联在一起。今夏,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唐旭明带领32名干部、职工远赴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学习培训,大家牢记着院党组练月琴书记在开训仪式上强调的学习培训三项功能、三点要求,乘行800多公里的距离穿越苏皖豫三省,亲眼见证了红旗渠——这一人工天河的不朽功绩!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我们接受了为期5天的革命理想信念传统教育,短暂的学习培训,使社院人深深地被红旗渠精神震撼着、感动着,鼓舞着,正如学员们每次集体照时从心底大声呼唤出的红旗渠——“美”时,本次培训的不虚此行真实得映射在张张温暖的笑脸上,印刻在红旗渠缓缓流淌地渠水间,瞬间化为永恒!来不及想与你分享属于我们的暑期——走进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

  ※走进红旗渠※

      站在红旗渠上“十大工程”之一的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前,我们的第一站现场教学实践点——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纪念馆里, 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雕塑、绘画、4D动感等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立体再现了林县人民战山斗地、十年修渠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在场的每位学员无不被林州人民“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的豪情满怀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动容。

  沿着当年修渠的足迹,大家从廊桥入口一路跨越全长3300米蜿蜒崎岖的渠堤,到达红旗渠总干渠咽喉工程——青年洞,仰望峻峭陡立的悬崖,看渠水从地势险恶、实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经过,沿途观摩“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重现的场景,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也深刻感受到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真理。

  安阳市委党校陈晓萍副校长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当代启示》。陈晓萍紧扣主题,着眼红旗渠精神,追问其现实意义,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同人民在一起以及发扬钉钉子精神三个方面对当代启示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总结,她说:“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要做到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主动发展。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政贵有恒,一张好的蓝图要一干到底,要真正将这种精神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

  音像教学、互动教学环节,红旗渠劳模的现场采访,使我们在劳模们的口述中,感同身受着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吃水问题,临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着“重新安排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艰苦奋战的悲壮历史,情境深处学员们不禁热泪盈眶。

  ※感悟红旗渠精神※

  除了现场教学、专题讲座、体验教学,音像学习、教学互动等也是本次培训的一大特色,随时随地的畅谈体会,交流讨论,使大家在理论灌输给养中,更深刻地围绕现实问题进行研讨解读。

  当观看话剧《红旗渠》和《巍峨山碑,杨贵篇》后,坐在看台上的很多女学员眼眶都湿润了,大家感慨:“那真是一个热血沸腾、英雄辈出、创造奇迹的时代!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想象当年临县人民修红旗渠时的艰苦环境,无时无刻不被他们身上爆发出的伟大力量所折服。”

  作为70后的年轻同志张敬毅在现场提问环节,情不自禁地问台上已白发苍苍的三位特殊劳模,“每日修渠归来,您们已疲惫劳累不堪,请问是什么陪伴着您们度过那日复一日的1880个夜晚?”听到这个问题后,70多岁的张买江老人这样说道:“是毛泽东语录,我们每天吃完饭后都要学习,是毛泽东精神指引着我们,是党指引着她的人民前行!”说到此时,全场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增强党性的精神之旅。”办公室机要员叶春红说,“红旗渠精神洗荡了我们的心灵。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共和国建设历史中的人和事,学习先进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份干事创业的精神气,以实际工作助力中国梦、助力咱社院人的梦想早日实现!”

  通过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既是一场生动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又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课,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不忘初心强党性,立足岗位讲奉献,不畏艰难创业绩,为社院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沿着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战略规划,学员们还观摩了扁担精神纪念馆,开展了体验教学——走富民路,参观红渠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延伸教学。

  • layer 置顶

    icon